案例点评:宝宝走路外八字,粗暴纠正要不得

【案例回放】

宝宝17月龄,走路左脚有一点儿外八字,外婆说现在走路不稳,长大就会好了。我现在扳着脚纠正又觉得比较痛苦,请问这种情况是不是真的长大就好了?

【崔医生点评】

对于走路,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考虑:第一个层面,孩子是否有肌肉张力相对高的问题或相对低的问题。由于在围产期出现缺氧或分娩过程中出现一定缺氧,以及出生后出现窒息等问题,都会使大脑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了所谓的脑性瘫痪。这种情况较好解释,也较好观察。发现孩子的下肢肌张力高,也就是孩子总绷脚尖,而且孩子喜欢伸直腿而不喜欢弯腿这种情况,需要请专业医生排除是否存在脑性瘫痪的问题。如果是脑性瘫痪,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如果出现脑性瘫痪,孩子一生都不可能康复。只要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相当一部分孩子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的。

第二个层面,关节的问题。关节分为三个部位,和下肢站立行走相关的,有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有一种情况是孩子的双侧髋关节发育不成熟,叫“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这样,两个髋关节处于位置不平等,所以站立时就会有歪斜,走路时就会有身体的摇晃。孩子出生时,医生就会检查孩子双侧髋关节的发育,监测方法很简单,让孩子平躺时,让孩子双腿弯曲,先比一下双侧膝关节是否一样高。再有外展,看外展的过程中是否双侧髋关节受到一定的限制,两侧是否外展得对称。再扶住膝关节旋转髋关节,和划船一样的姿势,看是否有“卡啦卡啦”的响声。往往一次检查不能确定,需要在孩子出生后一个月、两个月以及数个月份别都去做,来判断孩子是否有髋关节发育不良。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我们可以通过夹板、固定带、甚至多带几块纸尿裤等方式可以尽可能帮轻度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孩子进行纠正。

膝关节本身不太容易出问题,但是过早地站立就会使膝关节受压不均匀。我们可以见到所谓的O型腿或者X型腿,因为膝关节有两个半月板,如果不能够正确地受力,可能会出现一侧半月板受压。如果双腿向外撇,形成了O型腿,或两条腿绑在一起,形成了X型腿,都会对今后的行走有一定的障碍。而且孩子容易出现膝关节痛,导致孩子出现喜欢跑,不喜欢走。特别是X型腿,孩子走路时容易绊倒,再有长大后容易出现骨关节炎,造成膝关节过早的损耗。

踝关节,孩子出生后可能有马蹄内翻足或马蹄外翻足,会发现孩子平躺时脚面和大腿不是垂直关系,而是有一定的角度。这时候需要在医生的观察下看是否需要进行特别的矫正,比如一种石膏的支架的矫正,严重的可能需要手术。这三个与关节相关的问题都要考虑到。家长可能没有太多自主判断能力,需要道医院请骨科医生做专业的判断。

第三个层面,走路姿势问题和发育是否匹配或匀称或成熟相关,与疾病无关。孩子走路是有早晚差异的,有些孩子在9个月可能就可以扶着走得很好,甚至可以个别地撒手站或走两步。有些孩子到了1岁还不能撒手站或完全撒手走。排除了我们上述说到的两个原因,一个是脑发育的问题,一个是关节发育问题以外,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很好的机会。机会是什么?孩子的整个大运动,是由趴着抬头、到抬胸、到坐爬站走,现在很多家长都舍不得让孩子早早地趴着,不会趴不会抬头抬胸,不会爬坐,自然就不会站。即使让他走,姿势肯定也不正常,因此如果孩子出生后,趴着抬头等等肯定都会比别的孩子晚。自然站走也会比别的孩子晚。

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连坐和爬都不好,就不要强迫孩子站和走,应该训练坐和爬。把这两个能力训练成熟了,孩子就会试图扶着东西站和走,也就是说,不能太拔苗助长。但是也不要往后人为拖延孩子的大运动发育。

通过这三层,我们可以看到孩子走路的姿势,再去判断。所谓这种走路姿势,无论是外八字,还是内八字,找到原因才能很好地纠正。千万不要盲听盲从,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纠正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在纠正过程中,不会损伤孩子本身的发育,不会因为我们纠正导致孩子出现新的损伤。

※ 崔医生点评案例选自【育学园】的真实育儿咨询案例

往期语音
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详解发热—人体是如何维持正常体温的?
宝宝腹泻、泡沫便,吃益生菌有用吗?
查看全部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