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抢物癖”很正常,不要对他太苛刻

对于两岁多的宝宝来说,“共享”还是个挺陌生的概念,因此时常会看到两个宝宝一起玩时,其中一个小家伙儿只要看上了对方手里的玩具,也不管那个玩具是不是自己的,二话不说上手就抢。此时如果双方家长都在旁,出于“社交礼貌”,被抢者的家长一定会规劝自己的宝宝:“把玩具给多多玩一下吧,你要让着小妹妹。”而另一位家长则会赶紧推挡:“不行,不行,你怎么能抢姐姐玩具呢?不要给她,这个宝宝就是这样,什么都抢别人的,她其实有这个玩具……”

这种场景看上去必然不陌生,而两位家长也在看似和谐互让的交流中,“解决”了宝宝间的一场纷争,但若给他们的表现打个分,怕是只能给不及格。为什么呢?其实,这一时期的宝宝在一起做游戏的时候,常常会不客气地互相抢东西,他们与同龄人交往的需求并不怎么强烈,而且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交往,当然“物权”的概念也基本还是零,不懂得玩具还有所有权的问题。在宝宝的概念里,我喜欢的,就是我的。因此,他只要觉得好玩,就会坚决地抢过来,抓到手里就是自己的。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自然不需要对有“抢物癖”的宝宝过多干预,有些时候,让小朋友们互相抢抢其实并无大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如果宝宝因为抢东西而出现了打人、抓人的行为,那么家长就要不动声色地把他引开,转移他的注意力,等他平静下来之后,再讲清道理。切记不要狠狠地责备宝宝,这样会让宝宝觉得很受伤,感到十分委屈。

当然,如果别的小朋友要玩具,而宝宝不肯给时,家长更不应该干涉,宝宝有权维护自己的物品,而父母则没有权力强迫他把属于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否则宝宝会感到很失望、委屈,觉得可以依靠的爸爸妈妈都没有在自己需要的时候,站出来保护自己,让宝宝缺乏安全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慢慢会产生和小朋友交往的需要,逐步学会和别的宝宝交朋友,这时候自然也就会开始懂得分享,体会到一起玩玩具的乐趣,因此,即便宝宝现在看起来还有点儿“自私”,家长也大可不必担心。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