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时间:变废为宝,医生如何从宝宝大便中找到疾病“元凶”(2)

上一期节目里,我为大家讲解了大便检测的意义,以及留取大便样本的注意事项,今天先请大家看下这份包括大便常规、寄生虫/虫卵、潜血项目的检验报告单模板。

接下来,我将一项一项地为大家详细介绍,大便检查的各项内容。

首先说说项目一:颜色

正常成人的大便刚刚排出时为黄褐色;新生儿的胎便多为墨绿色或棕黑色;婴儿的大便可呈黄色、金黄色或淡绿色。

不过,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粪便中的色素会被氧化,导致颜色加深。

棕黄色、黄绿色、绿色、金黄色的大便对于宝宝来说,基本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宝宝的大便出现黑色、灰/白色、红色,三种颜色中的任意一种,家长就要关注了。

为什么这几种颜色的大便需要关注呢?我们逐一来说。

先说黑色大便。

如果宝宝大便是黑色的,这里指的非新生儿,近期没有进食过血豆腐、铁剂等富含铁的食物和药物,那么要考虑,是否有上消化道的大量出血。

因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经过消化道后,里面的铁元素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与肠内产生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铁,呈现黑色。

一般上消化道出血量达到50-75ml时,粪便可变为黑色、质软、富有光泽的样子,宛如铺路用的柏油,就是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典型的“柏油便”。

再来说灰/白色大便。

灰/白色大便也叫做白陶土样大便,多见于胆管梗阻。

因为进入肠内的胆汁减少或缺失,无粪便色素生成,就会使宝宝的大便呈白色、灰白色。

爸爸妈妈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该尽快咨询医生,排除可能的病变。

下面再谈下红色大便。

如果是大便表面上沾有鲜血或血丝,很有可能是宝宝有肛裂的情况;如果是大便中混有血液,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

不过,当宝宝过多食用西瓜、蕃茄、胡萝卜、红辣椒等深色食品,粪便也可能呈出红色。家长需要注意区分。

总之,发现宝宝大便呈现异常颜色时,家长应尽快根据饮食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如果怀疑与健康状况有关,一定要带宝宝就医检查。

说完了大便检查中颜色这一项,再来说说项目二:性状。

对于大便的描述,有一个著名的“布里斯托分类法”,大家可以结合图片看一下,它形象地将不同性状的大便做了分类:

I型呈花生豆形。大便是一个个的小硬球,通常排便比较困难,多见于便秘;

II型呈葡萄串形。是整条的大便,表面较干燥,有颗粒状凸起,属于较干硬的大便;

III型呈玉米棒形。是成型的整条大便,表面较干有细小裂纹,属于较干的大便;

IV型呈小香肠形。为条状的大便,光滑、柔软、湿润,属于比较理想的大便;

V型呈炸鸡块形。形状不规则,是有边角的块状大便,质地松软,也是比较正常的大便;

VI型呈芝麻酱形。不成形,为比较粘稠的糊状,多见于添加辅食之前的婴幼儿和消化功能不好的成人;

VII型呈鸡蛋汤样。水样便,基本无固体成分或含有整块的未消化食物、奶瓣,可伴有粘液,多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腹泻。

一般来说,在便常规报告单中,我们检验医生是这样描述的:

前3种质地的大便,多描述为“干便”、“干硬便”;

第4、5种大便,多报告为“软便”、“成形便”或“半成形便”;

最后2种则通常称为“糊状便”、“稀便”、“粘液便”及“水样便”。

今后再看到检验报告时,家长朋友们可以根据宝宝大便的性状,对号入座,大体做一个初步判断,这样也便于和儿科医生做进一步的交流。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下一期节目里,我将继续为大家分析大便检查中的其他项目比如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及虫卵、潜血等,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我是育学园儿科诊所的穆煜医生,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穆煜  北京育学园儿科诊所 检验科主任

•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于2002年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

•在各类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过论文,目前为副主任技师职称;

•有多年的临床检验工作经验,在北京和睦家医院工作近15年;

•曾参加过美国临床病理家协会(CAP)及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AHO)实验室认证工作的筹备和现场检查工作。是北京市朝阳区医院管理局质量控制小组成员。不仅对血液、生化、免疫、体液分析等常规试验检测非常熟悉,还对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血库及PCR分子检测等都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往期语音
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详解发热—人体是如何维持正常体温的?
宝宝腹泻、泡沫便,吃益生菌有用吗?
查看全部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