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时间:变废为宝,医生如何从宝宝大便中找到疾病“元凶”(3)

上两期节目里,我跟大家讲解了大便检测的意义、留取大便样本的注意事项,解读了大便检验报告单中,颜色、性状等项目,今天继续为大家分析大便检查中的其他内容比如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及虫卵、潜血等项目。

先来说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及虫卵这一项。

通常情况下,大便中的细胞、寄生虫及虫卵、细菌等是无法由肉眼鉴别的,必须通过医用光学显微镜放大数百甚至上千倍之后,才能进行检测。

正常大便中,一般不会见到完整的细胞或只能偶见少量细胞。当医生怀疑宝宝有致病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时,就需要通过检查大便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区分:

如果大便中检出大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多见于由细菌导致的肠炎、痢疾;

如果看到了寄生虫或虫卵,则可以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

出现大量未吸收的脂肪滴,则提示婴幼儿消化不良或食物不耐受。

大家可以看一下图片,这是医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大便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以及常见的寄生虫卵。

注:医用光学显微镜下,大便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

注:大便中常见的寄生虫卵

下面来说一下大便检查中的潜血这一项。

潜血试验又称隐血试验,顾名思义,这项试验查的是宝宝大便中是否存在少量的、不容易被检测到的血液。

前面我们讲大便颜色时提到过:如果是发生在上消化道的出血,或者出血的量比较少,又或者有其它深颜色食物干扰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大便中是否含有血液就成了问题。

通过显微镜检查,检验医生只能找出大便中比较典型的、完整的红细胞。对于已经被破坏的、或者很少量的红细胞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潜血试验,利用化学或免疫学方法特异性地检测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成分,发现它们的踪迹。

即使红细胞已经破碎,只要其中的血红蛋白还存在于大便中,就可以检测出来。目前的试剂可以灵敏地检测出消化道中2-5毫升的微量出血。

综合这几期的节目,我们所介绍的便常规、潜血、寄生虫及虫卵检查,可以间接地帮助我们判断宝宝胃肠、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等情况。

但有些情况下,儿科医生还需要确定,导致宝宝腹泻的是病菌还是病毒;当必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时候,还可能需要检测哪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消灭致病菌;宝宝出现排便不规律、消化吸收不好时,要判断是否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

这些时候,我们检验医生还可以对大便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快速检测,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以及肠道菌群评估。

希望通过这几期节目能让大家了解到,臭臭的大便不仅在家长眼中是宝宝健康的晴雨表,在检验医生的手中,也是一块“宝”。我们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帮儿科医生和家长找出病因,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我是育学园儿科诊所的穆煜医生,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穆煜  北京育学园儿科诊所 检验科主任

•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于2002年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

•在各类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过论文,目前为副主任技师职称;

•有多年的临床检验工作经验,在北京和睦家医院工作近15年;

•曾参加过美国临床病理家协会(CAP)及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AHO)实验室认证工作的筹备和现场检查工作。是北京市朝阳区医院管理局质量控制小组成员。不仅对血液、生化、免疫、体液分析等常规试验检测非常熟悉,还对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血库及PCR分子检测等都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往期语音
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详解发热—人体是如何维持正常体温的?
宝宝腹泻、泡沫便,吃益生菌有用吗?
查看全部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