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纠正缺氧是重点

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使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逐渐萎陷、通气降低、通气与血流比失调,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细胞外液漏出、纤维蛋白沉着于肺泡表面形成透明膜,进一步影响气体交换。本病多见于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糖尿病母亲婴儿、剖宫产儿、围产期窒息、急性产科出血等也可发生。

患儿出生时或生后不久(4~6小时内)即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60次/分)、呼气呻吟声、鼻翼扇动和吸气性胸骨上和肋间隙凹陷等;面色发青,严重时面色青灰,并常伴有四肢松弛。病情一般较重,重者可于3天内死亡;如能存活3天以上又未并发脑室内出血或肺炎者,则可逐渐好转。

根据生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和X线胸片特点即可诊断本病,出生12小时后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者不考虑本病。

治疗的重点是纠正缺氧,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或呼吸机治疗;气管内给应用表面活性物质和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保证热卡和液体入量。如并发肺部细菌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