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园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

Elina的育儿笔记

发布于2019-02-28 宝宝2岁9个月20天时

阅读“ 游乐园,其实我还不想走 ”后,写道:

#Elina原创长篇# 引导宝宝遵守五条游戏规则,向游乐园里的纷争说Byebye 这一篇呢,取材自育学园中一位妈妈咨询我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出现频次很高的问题——“在游乐园,别的小朋友想和我家宝宝(2岁以内)一起玩,但是我家宝宝不是打别的小朋友就是打自己,该怎么办?” 首先,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宝宝的心理活动吧。 1-3岁,其实是宝宝「自我意识」&「物权意识」的萌芽期,也是强烈的「秩序敏感期」: ① 我是我,与别人是不同的 ② 我想要的东西都是能够得到的 ③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④ 每个人的东西只能自己用,别人不能用 ⑤ 我的东西就必须是我的,别人不能用 以上5条“自我中心”、“非黑即白”的心理观念,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必经的阶段,是由“生理发育机制”决定的。 当我们拒绝宝宝想要的某样东西时,宝宝内心的OS是这样的: “自出生以来,凡是自己饿了、渴了、困了、尿了、便了,都会有家人来照顾我,满足我的需求,我当然会认为自己就是全宇宙的中心,是万物的主宰啦。你怎么能不满足我呢?” 当我们不按常理出牌时,宝宝内心的OS是这样的: “我观察到,妈妈总穿的拖鞋是那双粉色的,小一点,爸爸总穿的拖鞋是那双灰色的,大一点,所以粉色的拖鞋就是妈妈的,灰色的拖鞋就是爸爸的!我每天都对自己发现的这个小规律感到习惯和自豪…直到,今天!天呐!妈妈怎么忽然穿了爸爸的拖鞋?!这事太颠覆我的三观了,令我怀疑自己的观察,令我焦虑自己的能力,令我倍感难受和煎熬,不行不行,我的结论才是对的,我一定要马上告诉妈妈你穿错鞋啦!!” 宝宝的小脑瓜每天不停地运作,认真观察、获取经验、总结规律,这些浅层次、不包含人情世故,不分场合情境而通用的规律是他们最容易得出的,但对宝宝来说也已经费了不少功夫,他们才不愿意轻易放弃这些执念咧! 当我们强迫宝宝分享时,宝宝内心的OS是这样的: “我的就是我的,分享是什么鬼?一起玩是什么鬼?怎么样才算一起玩?我才不想搞懂哩!” 只有当宝宝的年龄逐渐增长,大脑发育得更为完善,在家长不断的耐心引导下,或者体验过与别的小朋友共同协作的快乐之后,才能在某一刻“量变产生质变”(心理学上称为「顿悟」),使他能够接受“分享”、“一起玩”的意义。一般来说,3-6岁的孩子,社交性发展已经比起1-3岁的宝宝来说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而且1-3岁的宝宝,往往语言能力还不够成熟,无法很好地通过言语来表达这些令自己不愉快的感受,所以最常见的就是“崩溃大哭”、“撒泼打滚”,甚至“打人”或者“自伤”这些大人眼中的“坏”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拒绝、反抗了…… 所以当宝宝来到游乐园时,可能会产生以下心理活动: ① 谁也不是游乐园里玩具的主人 ② 我先拿到的玩具就是我的,别人不能玩 ③ 这个积木机器人是我搭起来的,就算我离开了,别人也不能玩 ④ 这个玩具我想要,就应该是我的,不管别人是否已经在玩了 于是,才会出现,抢夺别的小朋友手上玩具的“侵略者”以及被抢夺的“受害者”。 有时,抢夺顺利,“侵略者”沾沾自喜,“受害者”崩溃大哭; 有时,抢夺不顺利,“侵略者”可能采取暴力攻击,“受害者”也可能采取暴力防卫; 当家长支持“侵略者”时,“侵略者”有恃无恐; 当家长支持“受害者”时,“侵略者”可能服软放弃也可能升级暴力; 当家长责备“侵略者”没有礼貌时,“侵略者”不愿遵从,撒泼打滚; 当家长责备“受害者”不懂分享时,“受害者”委屈难受,哇哇大哭…… 无论哪种情况发生,游乐园都会掀起一阵吵吵嚷嚷的纷争。 需要家长特别注意且真心理解的是: 在宝宝尚未接纳“分享”、“一起玩”概念的情况下,出现的想与他一起玩的小朋友,对宝宝来说,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会被直接认定为是“侵略者”。 而家长如果强势要求宝宝一定要接纳“侵略者”一起玩,就会被宝宝认定为是在支持“侵略者”抢夺自己的玩具,从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引导宝宝遵守以下五条 「公共游乐园里的游戏规则」 ① 先来后到,有序排队,耐心等待,优先游玩空闲项目 ② 绝对不抢别人手中的玩具,谨慎拿取别人身边的玩具 ③ 礼貌询问别人:是否愿意一起玩 ④ 可交换玩具,或多人角色扮演 ⑤ 离开玩具便表示自己放弃玩耍,别人有权利拿去玩 若宝宝只是短暂离开当前玩具去附近寻找其他配套玩具一起玩时,请家长帮助宝宝照看好他仍需要玩耍的玩具,以免与其他孩子产生不必要的争执。 另外,在宝宝想要离开玩具时,家长可以提醒宝宝“一旦离开,别的小朋友便会来玩了”,与宝宝确认他是否已经放弃玩耍,这样也能有效避免发生争执的几率。 二、尊重宝宝的自我意识、物权意识;鼓励宝宝与其他人进行社交,但不强迫 对于因为被抢而不开心的“受害者”宝宝,家长需要充分尊重他:公共游乐园他先拿到手的玩具(或者自己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就应当由他先玩,直到他自己玩腻。 当别的孩子来抢夺他手中的玩具时,请家长务必站在自己宝宝这一边哦,向其他孩子说明“先来后到”(或者“是他自己带来的”)等,帮助他维 护自己的权益,保护他的玩具不被其他孩子抢去。 如此一来,宝宝才能与自己的家长建立起牢固的信任感、安全感,这对于维持长期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并且他们会将这种基本的信任感衍生至未来的朋友、伴侣、合作伙伴…… 若想鼓励宝宝分享,可以试试这么说:“妈妈知道这个玩具是宝宝先拿到的,宝宝想自己玩,但是现在别的小朋友也想和你一起玩,如果你愿意分一部分给他、就像平时分给妈妈一部分一样,大家一起玩会更有趣哦!而且'乐于分享'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共同玩耍的快乐有时是超过一个人独自玩耍的,分享能让你更有人缘,你也能感受到大度、奉献所带给自己的快乐。” 不过要宝宝接受这个观念不是短期内就能马上实现的,毕竟他们的心智能力有限,但只要我们常常传达这个正向的合作观念,相信他们很快就能达成我们的预期,成为颇有人缘的“孩子王”啦~ 三、为宝宝树立明确的规则与界限 对于容易触犯规则去抢夺别人手中玩具的“侵略者”宝宝,若想纠正: 1. 日常在家中,家长就可以预设游乐园的场景,教导宝宝理解上述「公共游乐园里的游戏规则」。 2. 出发前请记得提前与宝宝约定游玩结束的时间点,在撤场时能够更加轻松顺利哦~ 3. 在去游乐园的路上可以再次回顾规则。 4. 当宝宝违反了规则,家长应立刻剥夺他继续玩耍的权利,引导他向被抢的孩子认错后,带去别处隔离足够长的一段时间,让宝宝受到令他不喜欢的惩罚,比如罚站(几岁就罚站几分钟,要足够无聊)、取消他喜爱的零食或其他事物、甚至直接回家不能再玩… 请记住,应当由宝宝自己道歉,不会说话也可以作出抱歉的动作。切忌每次都由家长代替宝宝认错或者交涉摆平争端,这样做很容易滋生宝宝有恃无恐的心理,他是无法真正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负责的。 也请家长在宝宝犯错时不要心软,务必严格执行惩罚措施,因为真正的爱是”带着界限的爱“,否则就是溺爱、错爱! 建议家长引导“侵略者”宝宝“换位思考”:“宝宝手上的玩具别的小朋友不能来抢,别的小朋友手上的玩具你也不能去抢。谁先拿到的谁先玩。如果别的小朋友抢你手上的玩具,你是不是会很不开心?所以你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也是一样的,只有当大家都不争抢、轮流玩或者交换玩,这样大家都会开心,如果一直抢来抢去,那谁都玩不成啦,游乐园也要关门啦。” 我们需要理解: 分享是一种美德,但不是每次都必须要分享的,宝宝有权利自己选择同意或者拒绝。 规则是一种秩序,只有人人都遵守了,大家才能互惠互利,而越小的孩子越早建立规则是越容易的。 别小看这些引导,理解+尊重+规则,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物权意识」、「界限意识」,长大之后孩子才能懂得不能去侵犯他人的财产,别人也不能随意来侵犯自己的权益呐。 希望每个宝宝都能遵守这五条游戏规则,让公共游乐园里始终充满欢声笑语~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评论
看看更多同龄妈妈的妙招

育学园app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