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摸肚子讲究多,掌握正确的方法才是对胎儿好,孕妈们赶紧看看吧!

怀孕了,怕这怕那...

那些所谓的“江湖传言”,靠谱吗?

今天,小编就带你揭秘孕期的那些事儿,看看有你关心的答案吗?


01.频繁摸肚子可能会早产?

抚摸胎教并不适用于所有孕晚期的准妈妈。

而为了稳妥起见,在你也无法确认自己还能安全地进行抚摸胎教的情况下,如果你希望继续保持和胎儿的良性互动,最好换种方式。


孕晚期,特别是孕期结束前的数周内,准妈妈频繁用手摸肚子可能会刺激宫缩,倘若力度、手法不当或频率太过,是很可能诱发早产或胎盘早剥等危险情况的。


大部分准妈妈会不自觉地抚摸腹部,一则不断增大的腹部膨隆圆滑,手感极佳。

再则准妈妈潜意识中也认为抚摸腹部其实是在抚摸胎儿,以此来表达对宝宝的疼爱。

但随着孕期推进,准妈妈自己就能发现这种爱抚手法未必是安全的!


比如,你会发现在你频繁抚摸腹部后,假性宫缩会紧随而至。

时常,你会发现在轻轻抚摸腹部后会得到胎儿的“回应”,这着实令人欣喜,仿佛摸着宝宝的小脸儿看到他在向你微笑一般。


于是为了和胎儿形成互动,准妈妈会时常抚摸或按压肚子,殊不知这很可能是个美好的误会。

胎儿被羊水、羊膜囊、子宫壁、母体腹壁等很好地包裹、保护在其中,轻轻抚摸这种力道轻微的施压甚至可能都不会被胎儿感知到,感知不到又遑论做出反应呢?


当然,一些用力的按压还是有可能将信号传递给胎儿的,但准妈妈切记不要为了和胎儿互动或练习胎儿反应、运动能力而随意拍打或推动肚子,特别是在临产前的1个月。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存在前置胎盘、早产迹象或胎动频繁的准妈妈更要切忌频繁抚摸腹部。


02.想摸肚子,这些细节要注意!

准妈妈在抚摸肚子时,是否想象着就是在抚摸胎儿呢?

多数准妈妈把抚摸腹部当作是增强与胎儿交流的最佳途径,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摸肚子的习惯。

不过,孕晚期,特别是临近预产期时频繁抚摸腹部会促进宫缩、增加早产风险,准妈妈最好慎摸肚子。


如果实在情不自禁,那么至少要在抚摸时注意这些细节:

手法正确,动作轻柔

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或按照医生指导的正确手法抚摸腹部,从胎儿头部开始,沿其背部抚摸至臀部,手法需轻柔有序,最好选择胎儿觉醒期,并时刻注意胎儿的反应,孕9个月时抚摸胎儿需从下而上,以免刺激子宫肌收缩或增加子宫颈承压。

时刻注意胎儿反应

抚摸腹部时一定要时刻注意胎儿的反应,能让胎儿安静下来的抚摸通常是有益的,相反,会增加胎儿躁动的抚摸则是不适宜的。而且,胎动过于活跃还会增加假性宫缩的频次,再加上抚摸对子宫肌的刺激,很容易诱发早产。

偶尔抚摸,切忌频繁

如果准妈妈只是偶尔轻柔地抚摸一两下腹部,通常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最好也不要在不规律宫缩发作的时候有此尝试。准妈妈很有可能因为习惯而下意识地摸肚子,这种行为在临产前是极不理智的,准妈妈需加以克制。


03.如何拒绝别人摸你的肚子?


随着孕肚越来越大,准妈妈“怀孕”的事实再难掩饰。

即便你不堪那么多亲戚、朋友和同事的热心关爱,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心仍在层出不穷地出现。

如何有效化解这些“过度关心”却不致使关系变得尴尬?


准妈妈不妨见招拆招,试试如下办法: 

如何应对他人对胎儿性别的关心?

胎儿越来越大,别人对宝宝性别的好奇心就会越来越重。

当准妈妈告诉她们你并不知道胎儿性别时,她们就会开始根据你的妊娠症状任性猜测,甚至拿这件事打赌。

针对这种情况,准妈妈不妨把主动权抛给对方,比如问对方“你觉得呢?”或干脆跟对方说“是男是女我都高兴”,并迅速转移话题让对方了解你不想再深入聊下去。 


如何婉拒他人随意触碰你的肚子?

多数人会抗拒他人近距离接触自己,尤其是自我保护意识强烈的准妈妈,对于那些问都没问上来就摸你肚子的熟人,你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呵斥、拍掉她的手……?这种直接而激烈的方式显然是不适宜的。

不妨试试:面带微笑地小幅度后退或假装蹲下提鞋,这种暗示足以让对方了解你对这种触碰有多反感。 


如何逃离别人的分娩回忆?

有过孕育、生产经历的准妈妈很喜欢把这些回忆告诉正在怀孕的准妈妈,她们可能是出于好心,想让准妈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却忘记了这样做可能给你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

如果准妈妈对此毫无兴趣,不妨直接开玩笑地制止对方“哎呀,你快别说了,我听了好害怕呀!”要是对方还是意犹未尽,准妈妈不妨借口上厕所直接“尿遁”。

 除了摸肚子,很多准妈妈还关心,孕肚形状可以判断生男生女吗?

看这篇妇科专家陈春玲的语音,你就明白了!

这些有关生男生女的传言,是真的吗? 今日语音


很多孕妈说:我好怕会长妊娠纹啊,太难看了,以后就不能穿比基尼了...

不想好好的肚皮变成“西瓜皮”?试试这2招! 今日语音

好了,今天的孕期知识就科普到这里了!

你怀孕多少周了?有什么孕期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嘛?点击右下角的添加按钮,说说你的孕期历程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