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多受挫折,长大更优秀?你错得太离谱了!

最近有很多家长和小编说不知道应不应该锻炼孩子,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怕最近有很多家长和小编说不知道应不应该锻炼孩子,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怕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然而在“打造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孩子”的急迫的心理诉求下,我们的动作往往会变形。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一说,是孩子遇到的挫折真的太少吗?我们追求的仅仅是挫折本身吗?我们在其中需要扮演怎样的角色?挫折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现在的孩子挫折太少了?错!


有的家长认为:当孩子们的要求、愿望遭到父母的拒绝时他们会哭得很委屈,甚至乱发脾气。这个时候家长一定不能心软答应,要拒绝他们的请求。这些挫折会让孩子明白:哪怕是最亲的人,也不能满足他所有的要求。


还有的家长认为:顺风顺水的生活并不利于孩子今后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现在对孩子多增加一些挫折,就可以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01.jpg


那么现在的孩子真的是挫折太少吗?


那么我们首先要理解增加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挫折教育是希望孩子通过体验应对挫折的过程,获得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


任何教育本身都有人为的成分在里面。挫折教育也不例外。不过,孩子的体验,有时会和大人的预期不同。比如,我们以为孩子离开父母到某个地方去过比较艰苦的生活,就是给孩子挫折了,但孩子也可能并没有觉得那有什么,反而觉得挺好玩的。


因此,这种过于刻意的设计有时候达不到目的,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生活之中,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时机,因时因事地引导。正如大家所说,其实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已经够多的了。


应该给孩子制造挫折?错!


曾经小编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孩子在玩沙子,有一个漏斗和一个小桶。孩子想用漏斗把沙子装到桶里。但是因为距离比较远,走到桶边,沙子就快漏光了。


一个孩子就在那不停地装,不停地漏。他的妈妈站在旁边,并没有管他。孩子最后发现用手把漏斗的孔堵住就可以了,于是玩得津津有

味,一直乐此不疲地跑来跑去。另一个孩子也在玩,他的妈妈就看不过去了,说这还不简单,告诉你吧,就这样(她示范用手堵住漏斗孔)。孩子玩了两下,便说:妈妈咱们走吧,我不玩了。


想想看,在这个过程中究竟哪个孩子遇到了的挫折?


后者孩子的家长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权利和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够让他快乐的那些细节。而且,妈妈的强行闯入,让孩子有一种严重的挫败感。和成人的现成经验相比,他觉得自己是愚钝的,他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时候,他需要用更大的勇气去面对妈妈一手制造出来的心理上的划痕。


02.jpg


其实,对于另一个孩子来讲,那不一定是什么挫折,他只是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很正常地做一件事情,自由而快乐地体会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面对小的挫折,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找到解决方法,这个过程给孩子带来的是自信,也给孩子带来继续探索的动力。但是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这种机会,孩子每次都体验到自己的无措,便会失去对新事物探索的兴趣。


挫折本身就是教育?不一定


苦难和挫折本身不能造就一个人。能够造就人的是他在挫折和苦难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挫折教育应该说是帮助孩子树立一种面对挫折积极、乐观的态度。


现在,有很多孩子存在的问题是不能正确地面对遇到的挫折。怎样让孩子理解顺境和逆境?


现在,之所以要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是让他们将来知道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以一种自信从容的姿态去克服困难。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和他在战胜挫折时的经验有关,也和周围人的态度有关。


能自己找到办法克服困难,会带给他自信;父母的肯定和支持,也带给他面对困境的勇气。另外,家人的乐观态度,也会感染孩子,让孩子在困境面前也能积极乐观的对待。


03.jpg


孩子遭受挫折,家长要旁观?错!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到底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是不是每当遇到挫折你就帮他?


小编认为,还是要先看看孩子有没有能力应付这个挫折,如果他有这个能力的话,就让他自己去发现自己的能力去应付。


但如果挫折太大了,他扛不过去了,我们要给他一种支持,不能让这个挫折在他心里留下太大的阴影,尽量多理解孩子的情绪。在孩子的心里,父母是一个很好的支撑,是他的安全港,他可以从这里出发,一点一点向前走。他将会慢慢发现自己的能力,学会正确面对挫折。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