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爱哭鬼”,这样管教才适宜

小月龄的宝宝会经常哭泣,这是他表达需求和释放紧张情绪的方法,这种情况至少要持续到宝宝1岁后。随着神经激活和抑制过程的逐渐稳定,他能发展出减少情绪强度的能力,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拥有了一定的控制情绪的能力,爱哭的状况也会随之逐渐好转。

既然哭泣是宝宝实现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方式,那么简单粗暴的使用恫吓、责骂或宠溺的处理方式来管教是不恰当的。那对小“爱哭鬼”,应该怎样管教才有效果呢?

用哭泣发泄情绪时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是在用哭泣表达愤怒、悲伤或因为不舒服而产生的烦躁感,这其实是一种符合宝宝心理发育的发泄方式。那么不妨及时给予安慰和关爱,可以抱抱他,温柔的抚摸宝宝或轻声的和宝宝说说话,让他明白,爸爸妈妈理解他的感受,会陪着他。

用哭泣提要求时

当要求合理时,可以告诉宝宝“告诉妈妈你想要什么就好,不用哭呀!是要这个玩具吗?指给我看好吗?”让宝宝明白不用哭也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

如果要求不合理,那么家长需要既温柔又坚定的拒绝宝宝,比如“虽然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但那个太大不适合宝宝玩。哭了妈妈也不能答应呀!”(既温柔又坚定是操作重点哦!)。同时可以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宝宝安静下来,比如跟他一起玩他喜欢的游戏,给他他喜欢的玩具等等。

不过,有不少家长为了让宝宝尽快停止哭泣,采用了一些不正确的方法。这些做法不仅收效甚微,还可能对今后的教养工作增加难度,因此建议爸爸妈妈要尽量避免:

有求必应要不得

宝宝用哭泣提要求很快能得到满足,那么今后他就知道怎么“要挟”家长了,而且这会使得宝宝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

不理不睬可不行

对宝宝的哭泣不理不睬的方式也是不理智的,你忽视宝宝的做法很可能会使他由痛苦转变为愤怒,而可能会使宝宝为了避免这种忽视引发的被抛弃感,从而压抑自己的情感。

动辄惩罚效果差

强迫宝宝停止哭闹,动辄大喊大骂地喝止宝宝哭泣,这种做法不仅会加深他的恐惧、忧郁和挫败,还很可能给宝宝树立不良示范,对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十分不利。在对宝宝打骂的过程中,还会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阻碍宝宝心理健康的发展。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