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半的宝宝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一言不合就动手”成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常态,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不管是在做游戏的时候,还是和别的孩子交往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变得粗暴起来,有时是为了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有时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东西;也有时候甚至根本毫无来由让人莫名其妙。

争端发生时,孩子会互相推打、大喊大叫,比如一个孩子可能会毫无缘由地去打另一个正在玩积木的孩子,然后把人家刚刚搭好的积木一并推倒。而在被攻击后,有的孩子会奋起反抗以暴制暴,有的会茫然无助嚎啕大哭,然而无论哪种方法,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都毫无帮助,很明显,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并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寻衅滋事”的技能却是突飞猛进,有统计发现,大部分孩子主动攻击的次数比被动还手的次数要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分析认为,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两岁多的孩子自我意识的开始萌发,使他们对所有违背自己意愿的人或事都很敏感,一旦发现,就会想要排除掉,而打就是一种排除的方式。

第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社交技能还比较差,遇到想要的东西别人不给,或者想保护自己的东西时,很难通过语言表达或协商,只好直接拳脚相加。

第三,出于好奇,许多两岁半的孩子在和同伴相处时具有试探性和实验性,即使攻击对方,也是带有实验性的,他会好奇对方遭到攻击后的反应。

第四,父母的不良影响,如果家长常用武力解决问题,那么自然不必奇怪孩子的暴力倾向是从哪里得来的。

第五,教育不当,当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些家长会把打人看作和自己拿玩具、自己吃饭一样有趣而新奇的技能,并不制止甚至鼓励,于是孩子就形成了习惯。

最后,寻求关注,当一切积极的吸引父母注意的努力都失败后,孩子只好选择打人这种极端的办法。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自然也就不难想出应对的办法,简单总结起来,家长需要做的有以下点:

1. 父母做好榜样,不使用暴力解决任何问题;

2. 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鼓励孩子说出打人的原因,如果孩子自己表达不清楚,家长可以帮助他说出来,并且给他提供解决的建议;

3. 多关注孩子的各种需求,并且及时给与帮助,让孩子感觉到时刻被关爱。

4. 帮助孩子提高各项能力,比如社交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