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有好的教养?你需要做这些

在家耀武扬威,出门却胆小如鼠;原本和顺乖巧,最近却突然莫名哭闹;曾经对妈妈无比依赖,最近却“移情别恋”投向了爸爸的怀抱……那个本以为自己最懂、最了解的小人儿,悄然之间开始出现种种变化,既让人摸不着头脑,又感到猝不及防,很多家长不禁疑惑:孩子到底怎么了?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变化,与他的心理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小朋友的“心路历程”是如何发展的呢?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又会怎样影响他的行为表现呢?这些心理需求对性格的形成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在上周刚刚结束的讲座《帮你规划孩子的教养方式》中,资深心理学专家金韵蓉老师就为大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说到心理学,大家不约而同都会想到弗洛依德,他认为,幼年时期的经历对塑造人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把儿童的心性发展分为5个阶段。

这些阶段划分有什么意义呢?弗洛依德认为,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需求,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导致孩子心理发展出现停滞——即便身体长大了,心里还停留在前一个阶段,并且会有受挫折、焦虑等情绪上的影响。而另一种极端是,如果孩子的需求被过分满足了,那么他很可能会不愿意脱离这个阶段,变成思想上永远长不大的人。

那么每个时期的宝宝具体都有什么需求呢?

比如1岁半以前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通过吮吸和肌肤接触而获得安全感,比如吃手指、吸吮乳头、被拥抱、被抚触。所以家长要注意,除了让小宝宝吃饱、睡好,对这些心理上的需求要及时满足。如果让小宝宝受到了外界的刺激,比如家庭变故、父母的争吵,孩子看似不懂事,实际上心理上会有变化,会表现为突然变沉默或异常哭闹等等。

这只是孩子人生开始的第一个时期,孩子成长过程中其他四个时期还有什么需求? 每个阶段的需求应该如何正确满足?这些问题金韵蓉老师在讲座中都有详细介绍。

以上就是关于《帮你规划孩子的教养方式》的部分精彩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金韵蓉老师的精彩问答吧,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帮助的。

Q1:孩子一岁的时候离开妈妈一个月,和老人回老家,是否会造成孩子忧虑或造成其他不利影响?

金老师:不管多大的孩子,面临分离,家长都可以用爱来安抚孩子的心灵,小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温柔的抚触、言语来安抚;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陪着孩子读故事书、绘本,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让绘本中主人翁的故事反映出孩子的情绪,这时家长就可以好似跟绘本中的主人翁对话一样,来说一些安抚的话,孩子听见这些安慰的话,也可以感同身受达到安抚自己情绪的作用。

Q2:孩子有段时间特别怕穿黑色衣服的人,像插座上的红色指示灯亮了也会怕,怎么回事?

金老师:处于3-5岁阶段的孩子想象力会变得特别丰富,他们可能会觉得窗帘后面有怪物,床底下有鬼怪等。有的孩子表现出害怕的程度会很强烈,有的孩子虽然也有这些幻想,但并不会明显表现出来,或者很容易被安抚,这和每个孩子的人格特点有关。如果孩子表现的很害怕,家长可以首先用动作和言语安慰宝宝说:“妈妈知道你很害怕,妈妈陪着你、抱着你。“然后,来引导孩子认识一下所害怕的东西:“宝宝我们来看一看黑衣服的叔叔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来看看插座上红色的灯是怎么亮起来的呀”。家长要允许并理解孩子有这样的情绪,不要说“别害怕”、“有什么好怕的”之类的话。

Q3:我家宝宝在家无法无天,在外面就特别胆小,该怎么引导?

金老师:如果是5、6岁的孩子,在家里有安全感,他们就无法无天,在外面可能就不太勇敢,这时家长需要观察一下孩子胆小的对象。如果他们害怕的是同龄的孩子,就需要介入和帮助。家长还要分清孩子是真正胆小还是家长主观认为的胆小,如果是真的很胆小,家长可以通过上面Q1中我分享的读绘本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变勇敢。如果孩子胆小的对象是大人,那可能孩子本身人格特质就是比较敏感的,大部分孩子面对陌生的大人通常会有被威胁的感觉。但是如果是1-2岁的孩子在外面胆小,是比较正常的,从社会心理学上来说,他们正在处于学习认知“我”和社会上其他人的关系的阶段。

关于《帮你规划孩子的教养方式》,金韵蓉老师详细讲解了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和家长满足孩子的正确方式。因为篇幅有限,而小园子也只能给大家分享其中的很少一部分。想要了解更多详细内容,可以来育学园APP “王牌讲堂”来听讲座回放哦!

王牌讲堂是会员专享讲座,如果你已经是会员,那么在育学园APP首页靠下的会员专区里找到“王牌讲堂”,点击“全部讲座”,在讲座列表页里找到胡萍老师的这一堂,就可以回顾收听全部内容了!

如果你还不是会员,那么要先成为我们的会员才可以听讲座回放哦。

后续,我们还会推出更多会员专享讲座,涉及喂养、疾病、护理、心理、早教、孕期各个领域;还会看到儿童性心理专家胡萍、康复科专家宋小燕、故事大王凯叔等育儿大咖们呢,一起期待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