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家中常备药有哪些?你真的给宝宝喝“对”水了吗?

《崔神驾到》是乐视视频与育学园联合出品的国内首档育儿网综节目。节目由崔玉涛医生领衔,明星爸妈做客,围绕育儿问题,为爸爸妈妈们解决养娃难题。小编每周会将节目视频整理成文字版育儿笔记,供妈妈们参考。

Part1 崔神帮帮忙:宝宝的家中常备药有哪些?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生病总是在所难免。于是,几乎每个家庭中都会有一个应急小药箱。但是,给宝宝用药是一件极其谨慎的事情,药箱里的常备药,你真准备对了吗?

幸运妈妈:我家二宝在九个月的时候不停地生病、吃药,尤其是当出现发烧等一些紧急状况的时候,就需要家里有一些常备药物来应急。我家有一个家庭药箱,里面有我给宝宝准备的一些常用药物,有头孢、有胃药、还有退热药,您看我准备的这些药有问题吗? 

崔医生: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是可以提前准备的,因为当宝宝出现发热症状时,建议家长先给宝宝吃退热药再去医院就诊,避免宝宝出现高热惊厥。

这里要提醒各位家长,在给宝宝使用退热药时,一定要根据宝宝的身高体重来决定退热药的使用剂量,即:对乙酰氨基酚10-15毫克/公斤/次;布洛芬5-10毫克/公斤/次。因为即便是同一种成分的退热药,浓度也会有所差别,比如市面上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药,就有100㎎/ml和32㎎/ml两种不同的浓度,所以家长一定要记住不同成分退热药的使用剂量,才能做到安全用药。

除了退热药,头孢以及一些价格低廉的“小药”等都不建议作为家中常备药。

头孢等抗生素必须是由医生诊断后开出的,而且家长一定要按照医嘱给宝宝服用,不得擅自用药,尤其是当宝宝出现炎症时,不要自行给宝宝服用以前剩下的抗生素药物。

另外,很多家长会把一些所谓价格低廉又容易买到的“小药”当做保健品给宝宝服用,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最后家长要牢记,家庭药箱一定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避免宝宝误食。

划重点:家中需常备退热药,宝宝发热后,要先退热再送医;抗生素不建议作为家中常备药,需在医生诊断后再根据医生建议给宝宝使用。 

Part2 养娃那点事:你真的给宝宝喝“对”水了吗?

在以前的节目中,我们说过很多关于宝宝喝水的问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仍旧有太多的“喝水误区”需要我们去注意,并慢慢矫正。

辣妈团成员:我家宝宝混合喂养,担心她以后不爱喝水,所以从她很小的时候我们每天都会给她喂水,让她慢慢去适应,并养成习惯。 

崔医生:其实,在宝宝添加辅食之前,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粉喂养,都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

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乳中第一营养成分是水;配方粉喂养的宝宝,100ml的配方奶中,85%都是水。因此,只要宝宝摄入足够的奶量,一般是不需要再喝水的。

而且,判断宝宝是否缺水的标准并不是不同的喂养方式,家长可以观察宝宝的尿液颜色来衡量宝宝是否需要补水。如果宝宝的尿液是无色透明或极微黄时,说明宝宝体内水分充足;如果尿液偏黄,则意味着宝宝相对缺水,家长可以适当给宝宝喂一定量的水来补充水分。

另外,有的家长会担心宝宝牙齿不好,所以会在宝宝每次喝完奶后再喂两口水让他漱口,这种卫生习惯还是值得推荐的,这样能够有效地预防宝宝出现龋齿问题。

有些家长会问,宝宝不爱喝水,能不能用果汁代替白水?答案是不能!不能!不能!否则的话,会导致宝宝更加排斥白水,对以后牙齿的保护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划重点:未添加辅食的宝宝一般是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的;判断宝宝是否缺水,可以观察宝宝尿液的颜色;家长可以在宝宝喝完奶后给他喂水漱口,可以预防龋齿。 

Part3 宝宝在想啥:如何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再喜欢的玩具,宝宝总也玩不过五分钟。这是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我的宝宝总也集中不了注意力呢?我该怎么培养他的专注力呢?

明星嘉宾闫学晶:我觉得小孩子喜欢玩不同的东西是正常的,这说明他们有足够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而且,即便是我们成人,有时候也很难专注于一个事物。

崔医生:如果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课堂,连续上4节45分钟的课程,你能不能专心致志地坚持下来?我相信也很难。

实际上,专注力和我们所接触事物的丰富度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你一次给宝宝10个玩具,他自然很难专注于一个玩具很长时间;不妨你每次只给他一个玩具,他可能就会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个玩具上。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他专注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这时家长切记,在宝宝专心玩玩具或看书的时候,不要总是打断他,你需要做的,就是在旁边陪着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只要有事物能够让宝宝专注,家长就不用太过焦虑,无需处处跟“别人家的小孩”比较。

划重点:宝宝的专注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当宝宝专注于某个物品时,家长不要频繁打扰。 

小编说:看完育儿笔记,你还可以——

看视频:打开育学园APP,找到“发现”频道《崔神驾到》专区,更多精彩视频等着你。每周五12:00准时更新哦!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