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 再吃一口”吧!警惕这些误区毁掉宝宝健康

很多家长觉得宝宝“瘦”就是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每次吃饱饭后,还要说“宝宝,再吃一口。”其实,宝宝过胖可能会影响运动能力发展,导致翻身翻不过来,爬不起来,体重太大还会增加脏器负。所以,小婴儿也需要通过运动来"减肥"。

 

那么,什么样的宝宝需要减肥呢?

妈妈们可以在育学园APP中,通过“记录”功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进行评估。点击统计,系统会自动绘制宝宝的个性化生长发育曲线。然后与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参考曲线对比,就可以看出宝宝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趋势,是不是符合标准。

对于孩子来说,BMI最好控制在50百分位左右,在育学园APP中的BMI统计表,5条参考线里,中间的那条线就是50百分位的值。孩子的BMI指数处于中等水平,不仅保持了身体匀称,而且对孩子的运动发育,身高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宝宝肥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l 新生儿的肥胖,主要是妈妈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导致的。所以,准妈妈在怀孕时就要适量运动,做好体重管理。

l 婴幼儿时期的肥胖,除了遗传,还可能是过度喂养和缺少运动的结果。新手妈妈因为缺少经验,一听到宝宝哭闹,就赶紧喂奶安抚,容易引起过度喂养;宝宝被抱着或躺太多也容易肥胖。

l 母乳妈妈的饮食习惯对宝宝来说也至关重要。如果母乳妈妈吃太多高热量食物,会增加宝宝肥胖的风险。

 

宝宝到底要怎么减肥?

1、健康的膳食结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每人平均每天应该吃12种以上不重复的食物种类,每周达到25种以上(烹调油和调味品不计算在内)。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所以,母乳妈妈首先要注意饮食均衡,合理搭配。

6个月,刚添加辅食的宝宝。食物的量要由少到多,品种由一种到多种,辅食添加不能影响奶量。随后,逐渐增加辅食的量和品种,直到一岁时每天三次辅食,2至3次奶。

2、喂养量要恰当

宝宝吃饱了家长还继续喂,胃容易被撑大,还会埋下小儿肥胖的隐患。所以,如果妈妈们在给宝宝喂辅食的时,看到宝宝开始玩食物,或把头转到一边,这意味着他已经吃饱,就不要再继续喂了。

对于吃太多的宝宝,家长粗暴地把饭碗端走,会让他难以接受,甚至会影响心理发育。所以,不妨提供一些饱腹感较强的食物,如大豆制品(建议宝宝1岁以后食用)。因为“当饱”,所以宝宝的饥饿间隙时间长,总的饭量就会减小。

3、控制零食 

宝宝体能消耗大,容易饿。因此,在两顿饭之间,可以吃点低热量的小零食。这里整理了一些健康的零食,供妈妈们参考:

l 切成薄片的新鲜水果。注意!不建议喝纯果汁,因为糖分高,且加工过程中,破坏了水果的纤维素。

l 无糖酸奶。如果孩子不喝牛奶,酸奶也是补充钙质的最好方式之一。

l 一小片全麦面包不仅热量低,饱腹感也强。

l 煮熟的西兰花、豌豆等易抓取的蔬菜。正餐不太爱吃蔬菜的宝宝,可以做些小零食加以补充。

4、多运动

l 对于小婴儿来说,清醒时多趴是最好的运动方式。趴不仅可以增加宝宝的运动负荷,还可以通过训练四肢协调,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注意:要在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进行。当宝宝可以稳稳地趴着,家长就可以用一些色彩鲜艳,声音动听的玩具逗他,进一步吸引宝宝翻身或爬行。

l 对于爬行期的宝宝,可以把他们放在有围栏的爬行垫上,里面摆上一些玩具,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的爬行环境,让他尽情探索。

l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来说,想让他们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就要父母以身作则,先关掉电视和手机,营造良好的亲子运动氛围,如:室内瑜伽、羽毛球等;也可以和同龄宝宝一起玩,运动的同时还能锻炼社交能力,如:踢球、游泳等;

健康的身体,是父母送给宝宝最好的礼物!不仅可以降低宝宝的疾病风险,良好的体态还能树立起宝宝的自信。

当然,在督促宝宝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的同时,家长们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毕竟,言传身教才能保证宝宝长期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