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宝宝不会嚼?

给宝宝添加辅食有一阵了,也开始给他尝试一些小块状食物,但是很多家长反应宝宝不会嚼,怎么才能让孩子学会咀嚼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消化和吸收。消化,是将食物变碎的过程,吸收,是把碎的食物的营养吸收到体内。这是人体摄入营养的两个必要过程。

咀嚼就是消化最主要的部分,是后续吸收的基础,是重中之重。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狼吞虎咽、不嚼碎就把饭吞下去,吃完饭会觉得胃肠不舒服,这就是咀嚼这道工序没有做到位,胃肠后续的消化和吸收无法很好地进行。

其实,学习咀嚼这件事应该从添加辅食就开始了。一般宝宝的辅食都是从泥糊状的食物开始,随着牙齿的增多,从泥糊状过渡到小块状,再过渡到大块状,再逐渐过渡到成人食物。

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时,如果此时宝宝还没开始长牙,宝宝的牙龈也已经有一定磨损食物的能力了;如果宝宝已开始长牙,那么对食物肯定有一定的切割功能了。从此时开始,到孩子有较好的咀嚼能力,大概需要1-1.5年,这取决于磨牙长出的速度。所以,在这段时期,家长就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宝宝咀嚼,也就是加工食物。

家长在制作辅食的过程中要掌握好辅食的性状。现在很多家长都将食材用辅食机打得很细,用筛子都能筛过去,这是不对的。大家都知道,在过去,大人都是嚼烂了吐给孩子吃,我们抛开卫生问题不谈,其实大人嚼碎的性状是非常适合的。大人再嚼,也不可能嚼到辅食机打烂的那种程度。由此可见,泥糊状只是意味着大部分食物加工成了泥糊状,还有个别性状相对较粗。

虽然加工过细的辅食确实会让宝宝吸收得很好,长得白白胖胖,但是会忽略了咀嚼能力的锻炼,得不偿失。因此,对于泥糊状辅食,家长不能一味追求细腻。

另外,除了负责提供营养的泥糊状辅食,家长还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些功能性食物,比如馒头、磨牙饼干等。

有很多家长怕给宝宝吃固体食物会发生呛噎,但其实,只要是遇水后变软、变滑的固体食物,就不容易呛噎,它们在进入口腔后,会被唾液浸湿,紧贴着黏膜,顺着喉咙和食道滑下去,不易停留,也不易脱离黏膜进入气道,即便咽不下去,也能吐出来,比如馒头、磨牙饼干等;而遇水不会黏着、形态不会变化的固体食物,就比较容易发生呛噎了,比如干果,这类食物家长要谨慎。当然,宝宝吃辅食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大哭大笑,否则还是容易发生呛噎的。

另外,在宝宝自己学习啃咬和咀嚼的过程中,建议家长同时也吃东西,并做出夸张的咀嚼动作,吸引宝宝模仿,这对于宝宝学习咀嚼也有着正向的引导作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