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_lx
发布于2018-01-09 宝宝6个月1天时
记录之①——“大饭量”宝宝的喂养引导 因为是剖腹产,前两天一直没有奶水,医院不提供奶粉,宝宝嚎哭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孩子姥姥来,说:“孩子哭没别的原因,就是饿的,看我的!”于是买了奶粉让护理师冲,孩子“咕咚咕咚”下肚,果然不哭了,呼呼睡了一下午。 姥姥很得意。 按照书本说法,刚出生的新生儿胃只有葡萄大小,每次只能吃奶10到20毫升。护理师冲了60毫升奶粉,以为宝宝吃不了,结果全都喝了。整个病房的人都惊讶不已,连连称赞“大饭量”。 “大饭量”却让大人孩子都吃了苦。 月子里,宝宝除了睡的时候,只要醒不到20分钟就哭,按照“哭即是饿”的理论,我每天花费很长时间奶孩子,还要添加2到3次奶粉。 即便如此,宝宝依旧哭闹不止,尤其是傍晚5点以后,断断续续哭到11点才睡。小家伙又不爱吃奶瓶,总是用小舌头往外顶,所以每次吃配方奶起码花1个小时才能喂进去。 也不知道宝宝到底吃多少才能吃饱?为什么不爱吃奶瓶?为什么总是哭泣不安睡? 有一天,月嫂过来告诉我,孩子这晚上吃了200毫升的奶粉才睡过去了…… 这可是婴儿4、5个月大时才具备的正常食量啊! 整个月子期在喂养方面似乎进入了“麻烦怪圈”:宝宝醒了就哭——哭就给奶——奶水不够喂奶瓶——不吃奶瓶——哭——哭累了终于睡去——醒了就哭。 每天就是哭!哭!哭!当妈的心焦得野火燎原寸草不生。 情况的改善在42天新生儿体检的时候。 我们把情况告诉了医生,医生说:“不要孩子一哭就给奶,你回家试试定时喂养,起码隔2.5个小时喂一次。” 我很不解:“孩子哭不是饿了吗,隔那么长时间喂,岂不是哭得更凶?哭坏了或者饿坏了怎么办?” 医生见我啰嗦,不耐烦地头也不抬:“让你回家试试你就试试,不行再说!” 于是我很不情愿地遵了“医嘱”,心想:吾娃跟别人不一样,这么能哭,饭量又这么大,娃怎么可能听你的?!还定点喂呢,你当是小猫小狗啊! 可是,事情就是这么神奇。 第1天,宝宝不适应,嚎啕大哭了40多分钟; 第2天,醒后半小时没哭; 第3天,醒后40分钟没哭。 我欣喜若狂,自此终于打破了“哭哭不息”的魔咒。 今天宝宝满6个月了,纯母乳喂养,每天吃4-5次。(已添加辅食,晚上需要奶睡,不得已增加了一顿奶)体重、身高、大运动发育一直不错。 后来我进行了反思,宝宝怎么会一哭就是饿了呢?要理解,“哭”是婴儿向外界需求索取最重要的武器。哭可能是要睡觉,可能是不舒服,可能是寻求心理安慰,饿得哭不过是众多原因之一。不然,安抚奶嘴这个止哭神器又有什么用呢——又产生不了奶水。 我身边绝大多数的宝妈都是按需喂养,很多时候把自己累得昏天暗地,自己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不妨试一试按时——理论说法是“父母引导式喂养”(PDF),在保证喂养间隔不会影响婴儿发育的前提下,由父母而非婴儿确定喂养时间。 就如同大人吃饭一样,中午到了饭点呼啦啦全去食堂,早一刻钟食堂也不开门。 对于宝宝方面,纠正了过度喂养的问题。我认为,吾娃原本就不是个大饭量,只是一开始就被喂多了。吃得多肚子不舒服于是哭闹,一哭闹就又给喂上了……如此不良循环,孩子越吃越多,并加剧了肠绞痛。按时喂养以后,吃饭有了规律性,更有利于胃肠消化和发育。 对于妈咪方面,利于更好地分泌乳汁。乳汁分泌的道理跟孩子按时吃饭一样,有规律才能够良性循环。纠正以后,奶水不但足够孩子吃,每天还能攒下一两袋,以备为上班后孩子的口粮。 当初孩子闹腾得厉害,自己奶水又不够,心情沮丧抑郁,特别想放弃母乳喂养。月嫂告诉我,孩子不吃奶瓶,是因为她喜欢吃妈妈的奶。是啊,就因为那句“喜欢吃妈妈的奶”,让我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我想说,母乳妈妈真的很不容易,都是全身心地为孩子,也希望家人亲朋乃至全社会的包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