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园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

Elina的育儿笔记

发布于2018-09-15 宝宝2岁4个月7天时

阅读“ 正确引导,让孩子不做熊孩子 ”后,写道:

#Elina原创长篇#『教养方法』 注意以下6个雷区,避免养出熊孩子 故事一 前两天Elina在一间小餐馆午餐,隔壁桌来了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孩子,男孩大约9岁,女孩大约6岁。哥哥+妹妹,可以说是人人都艳羡的二胎组合了。 可是吧,这俩兄妹径直爬上长排沙发座一上一下打闹、蹦跳起来,而且嗓门颇大,戴着猫耳朵头箍的妹妹时不时伸展双臂喊道“金猫独立”,并强迫哥哥也跟她一起喊。这使得客人并不多的小餐馆顿时显得吵吵嚷嚷。妈妈坐在对面刷手机,偶尔轻轻柔柔地说一声“xxx,下来,不可以。” 随着餐点上桌,孩子们开始吃了起来。这下总算能安生了吧?谁知没吃多久,就又有了幺蛾子。哥哥把随餐赠送的一罐利乐包饮料喝完了,跑去向一位店员阿姨又讨了一罐(免费的),妹妹见状嚷嚷“我也要!”哥哥戏谑道:“你去找阿姨,让她揉你的脸一分钟她就能给你一罐。”妹妹不从,继续嚷嚷,哥哥就又去向阿姨讨,但这次阿姨坚持:“已经多给你们一罐了,不能再多给啦。”妈妈和哥哥商量着让妹妹和哥哥一起分着喝一罐,然而妹妹不肯,开始大声尖叫哭闹起来“为什么啊?!”……“我也要”“我不喜欢这里”…… 妈妈依旧面不改色“这里规定只能给一罐,阿姨已经多给一罐了。妈妈帮你去隔壁(便利店)再买一罐吧。”于是她给哥哥和妹妹又各买了一瓶同款饮料。妹妹情绪得到了些安抚,但又语出惊人“我们下次再也不来这里了”“阿姨真坏”!……妈妈也只是继续淡淡地:“不能说”……随后,母子三人开始讨论起了附近还有哪家类似的店,下次改去那一家。一直到他们离开,桌上兄妹俩碗里的菜还剩不少……而面对这个小妹妹接二连三的高声质问、威胁、指责,以及三人的讨论,店员阿姨全程只能尴尬脸,扎心无比。 Elina特别佩服这位妈妈的云淡风轻,但她也着实过分淡定了吧……抛开店家到底应该坚持原则还是服务至上不谈,我们就只来解析下这位妈妈对于熊孩子女儿的回应,究竟有哪些问题。 1 不解释 这位妈妈并没有仔细耐心地给女儿分析、解释: (1) 哥哥主动去讨要免费的饮料本来就是不合适的。 (2) 阿姨多送了一罐,但她本可以不送的,所以阿姨已经对我们很好。 (3) 哥哥愿意把这一罐与你分享,哥哥也已经很顾及你的感受。 (4) 如果你实在还想要,妈妈可以给你再买一罐,但这罐是妈妈主动愿意买给你的,而不是因为阿姨欠我们一罐,只能让妈妈去掏钱买。 (5) 你威胁阿姨说不再来店里的做法是错误的。阿姨并不会因此而妥协。 孩子的思维并不成熟,大人需要尽可能多地向他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越生动形象越能加深孩子的理解和记忆。如果只是简单的一句“不可以”,孩子却往往并不懂得“为什么不可以”。 2 不制止 针对妹妹的哭闹和谩骂,妈妈一直只有“不可以”、“不能说”,而且态度并不严厉,以至于这些词语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妹妹只会习以为常地当作耳边风。真正的制止应该是大人迅速用手阻止孩子的身体动作(比如孩子即将打人时,大人紧紧抓住孩子挥出的手),认真直视孩子的双眼,严厉且坚定地告诉他不可以以及为什么不可以。很多时候并不是大人阻止不了孩子,而是大人并未真想好好阻止。试想如果是涉及人身安全的问题,想必大人无论如何也会制止的吧?既然大人自己的态度都是模棱两可的,又怎么能指望孩子下次改邪归正呢? 3 不礼貌(道歉/致谢) 整件事中,其实最无辜的是店员阿姨,好心还被骂。所以如果想树立好的榜样,妈妈应该首当其冲为自己女儿冲动而不礼貌的话语向阿姨道歉,并对多赠的一罐饮料表达感谢。但这位妈妈把最最重要的这一步略去了。也让孩子失去了明辨是非的机会。 故事二 无独有偶,Elina在育学园上也看到了一篇关于邻居熊孩子的吐槽。咬别的小朋友、抢玩具,而妈妈呢总是一边说着不可以一边抱起来哄(详细内容请见图片一二三) 真的是熊孩子与熊家长的典范了……让我们再来分析下这位妈妈在对熊孩子儿子的教育方式上,又出现了什么问题。 (序号接前文) 4 不责罚 熊孩子抢玩具、咬了别的孩子,没有被厉声制止和惩罚,反倒是妈妈“每次都赶紧抱起来哄”,如果换作是我,我也会觉得抢玩具、咬人能够换来妈妈温暖的怀抱,实在是件太好的事情啦!下次我还要这么做! 这其实说明了有的妈妈分不清爱与溺爱的界限,一不小心就把宝宝宠成了熊孩子。其实,无伤大雅的问题就完全不用责怪宝宝(比如不小心摔坏了餐具、玩具,随着年龄增长肢体的控制能力加强,发生这类问题的频次也会下降),但涉及不礼貌的、不道德的、会伤害他人的问题就必须严厉制止。如果抢别人的玩具/咬人就会被带出游乐园/放进冷静角(暂时束缚自由的空间)不能再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不希望宝宝长大以后变本加厉无恶不作的话,趁早做好规矩才是正事。 5 不引导 除了安抚孩子的情绪之外,更重要的是向自己的孩子展示该如何正确与其他孩子相处。比如,分享玩具、互相交换、友好握手、轻拍肩膀、提前语言请示对方……可以给孩子多读一些关于如何交友的绘本,比如巧虎2-3岁幼幼版9月刊中的《认识新朋友》。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所有的思维、反应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应对过类似的事件、场景,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 做才是正确的,这就需要大人给予充分的引导了。重视每个事件第一次发生时对于宝宝的引导和示范,比起等宝宝自己做出错误反应之后再来纠正要轻松容易得多。 6 不顾及 为了私事,把宝宝丢给邻居照顾;明知自己宝宝会咬邻居家宝宝;在未过问邻居是否介意的情况下就让感冒发烧的宝宝去邻居家……这也能说明这位妈妈在与他人相处时缺乏“边界意识”。自己的与他人的,需要分清,不能随意侵占他人的权益。也就是说在与他人相处时,需要充分顾及对方的感受。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并非孤立的个体,从小教会孩子应当如何与他人相处十分重要。 让我们努力在日常育儿过程中避免以上6个雷区,拥抱好孩子,拒绝熊孩子~


















上一条
相关评论
看看更多同龄妈妈的妙招

育学园app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