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onSharon
发布于2018-09-17 宝宝1岁11个月10天时
《延禧攻略》告诉我们一件事儿 有一位微博粉丝有一段没有和我聊天互动,前几天突然出现,她跟我说是因为最近沉迷《延禧攻略》,所以就没怎么上微博。在美国时朋友们也在看这部剧,我一下子被勾起了好奇心,《延禧攻略》真的那么有意思吗? 速速扫了一遍剧情介绍,整剧真的还挺耐人寻味的,和印象中的宫斗剧不太一样。 最让人沉思的是大结局,娴妃口口声声说全紫禁城只有她是真的爱皇上,却勾结大臣谋反,害死了很多人。 这种其实一种打着“真爱”的旗号的情感绑架。 娴妃说富察皇后爱自由胜过皇上,所以最后自戕了;高贵妃爱家族胜过爱皇上,最后为了高家死了;而魏璎珞根本就不爱皇上,因为在危难时她没有留在皇上身边,而是安然的受着皇上的保护躲开了危险。 所以为了爱,就要伤害了其他人? 任何一种爱, 都不应该是以“伤害”别人为前提 可能很多人会疑惑,付出了100分对方付只回馈了60分,凭什么不失望?可是有一个前提是对方并没有要求要100分啊,强塞了100分的爱给他人的同时,又想拥有100分的回报,这不是爱,这是等价置换,是一种“情感绑架”。 爱也不应该是强势的控制,夫妻之间如此,亲子之间更是如此,都不应该以“我是为你好”的名义试图去控制对方。 “为你好”不是真的好 之前国内还有一档综艺叫《我家那小子》,当时也引发了很大的讨论,大家讨论的中心是朱雨辰的妈妈,她妈妈说自己没有自我,这一生都是为了家庭为了儿子服务,从来不让儿子喝水,每天早上四点多起来给儿子熬梨汁。 在儿子的角度呢,他有的时候真的是口渴,只想喝水而已。朱雨辰就在访谈节目里明确的说,他妈妈的爱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这种“为你好”的干涉在重要事情决策上更加明显,朱雨辰谈过几段恋爱,但最终都无疾而终了,他妈妈在节目中说是因为自己不喜欢,觉得对方不能够照顾好朱雨辰,所以就进行了干涉。 经过了这些事情之后,朱雨辰有一次在访谈中直接说了自己找女朋友、结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他妈妈。 这种失衡的亲子关系直接导致了一个最终结果,快四十岁的朱雨辰至今没有独立生活,在他妈妈看不见的地方,他会孤独到大哭,醉酒了之后宁愿挤在狗窝里也不愿意回房间,因为最起码那里还有点儿温度。 朱雨辰不是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他爱干净的同时也爱收拾,也能做得一手好饭菜,可是为什么会成为“妈宝男”呢?因为他的妈妈,不愿意放手,一直在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干涉和控制儿子的生活,即使儿子早已长大成人。 朱雨辰的妈妈不是特别的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类似的事情,因为为了孩子好,即使宝宝喜欢跳舞热爱唱歌,也枉顾他的意愿,早早把他送去了英语数学班;为了孩子将来工作好,即使他想学中文学法律,也还是要求他去读了金融会计。 可能他们未来会拥有一个金光闪闪的履历表,可是同时失去的是他快乐的童年、自由的青春。 到底什么才是“为你好”?是拥有体面的生活重要,还是自由快乐的人生重要呢? 情感需要边界感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属于不能被探知和侵犯的范畴,在日常相处中即使亲密如情人、亲人,也要拥有一定的边界感。 就像魏璎珞和傅恒,他们是相爱的,因为外部的各种因素导致他们不能在一起,可就算做不了情人,他们还可以做知己。但这份“知己”不是打着“我们相爱”的名义去干涉互相的生活,而是有分寸的互相尊重。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爱一个人不一定要全面入侵对方的生活,让彼此之间紧密到只剩彼此。作为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拥有一个社交圈,或许是工作需要,或许是生活需要,如果强行把这些屏蔽,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留给爱人或者是爱情,其实是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 而且过度紧密的拥抱,往往会让彼此感受到压力。 亲子间也是一样的,就像宝宝2岁以后好奇心爆发,喜欢摸摸这儿、看看那儿,即使我们知道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危险,却不能把他关在安全的玻璃房子里,阻止他探索世界。 因为这对宝宝来说是成长的必然,他一定要经历这个阶段,才会真正的长大,不以爱的名义,把宝宝锁在我们认为的安全区里,去干涉他的成长。 我们没有办法阻止一切意外发生,但我们可以在他摔倒时把他扶起来,在他难受时,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永远是温暖的港湾,而不是禁止他出航。 记得之前霍思燕杜江夫妇在一次采访里说的一段话特别打动我,杜江说嗯哼你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但是为了心爱的女孩儿也可以穿**,霍思燕打断他说,不可以这样说,男生也可以,男生或女生,都挺好的,高兴就行。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儿,孩子在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我们没有办法预设他的未来,也不可以安排他的人生,因为那是他的未来,他的人生呀。 最好的情感,是我们都可以变成更好的自己,我们都可以自由的呼吸。 相对独立的空间 才可以自由的呼吸 爱情如此 亲情,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