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园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

SharonSharon

发布于2019-01-31 宝宝2岁3个月24天时

前段时间发生在深圳的虐童案,一直深深揪着我的心。8岁女孩,多次遭亲生父母疯狂殴打虐待,抽耳光、揪头发、拿扫帚打、狠狠地推着女孩的头去撞地板...... 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中,除了愤怒,还是会出现这样的声音:“孩子不听话,当然要打,棍棒底下才出孝子!” 在我小时候,小孩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谁没被家里大人打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手心、打屁股、用鞋、用皮带、用扫帚…… 如今想起那一幕,是温暖而遥远的回忆,还是爱恨交加,又或是恨更多一些? 中国民间有不少这样的俗语:“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观念,让打骂变成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 如今我为人母,也从事着母婴行业的工作,对育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真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曾看过这样一个新闻:爷爷带着孙女到超市购物。当购物结束,孙女不愿意离开超市,哭闹不已。爷爷给了孙女两巴掌,小女孩鼻子鲜血直流,先是愣住,随即哭得更加伤心。 打骂也许能很快达到教育目的,但也是很糟糕的一种教育方式。 犹记得童年时期,哥哥和我淘气不懂事,父母工作忙,偶尔急了也会对我们进行打屁股等方式的体罚。 尤其是哥哥,精力旺盛,总喜欢上蹿下跳,实在太淘,父亲没少用小棍打他的屁股。 那时候,父母是高高在上、绝对权威般的存在。他们随口一句“打屁股”和“我拿棍子了”的话,都会令哥哥感到害怕不已,随即乖乖安静下来。 如今哥哥已成为两个男孩的父亲。两个小朋友顽皮,课堂开小差,被老师批评,哥哥也开始像父亲那样,使用小棍打屁股,而孩子们像他小时候一样,很快变得听话了。 哥哥开玩笑似的把孩子屁股淤青的照片发到家人群里。父亲心疼了:“你怎么可以打我孙子?”而哥哥总会轻松调侃:“当年您不也这样教育我?“ 美国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说:“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相处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所以,如果你动辄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孩子会很容易向你学习,成为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990名孩子开展了一项长达6年的跟踪研究,发现被打得越多的孩子,行为问题比被打得少或不打的孩子要多得多。 孩子比我们想象得更加敏感细腻,如果经常被父母体罚,会失去自信,没有安全感,同时伴有攻击性、失落感和焦虑感,在智力水平、学业水平以及注意力水平的发展上也会有所欠缺。 此外,有研究表明,公共场合遭受父母殴打的孩子,会出现类似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它主要源于爆发性的伤害,会诱发诸如极度消沉、拒绝社交、甚至**倾向等心理问题。 经常被打的孩子,绝不会相信这世界是有爱的。 试想想,一个只被暴力对待的人,如何爱自己?又该如何爱别人?又该如何接受别人的爱? 一个连基本爱人与接受被爱的能力都没有的人,又如何在这个社会生存? 国外的父母也会体罚孩子,但父母会掌握好方法,法律上也将体罚的尺度规定得很明确。 在美国和英国,法律规定孩子身上不能出现淤青,否则父母将面临牢狱之灾。学校里老师看到孩子身上有伤痕,必须立刻报警,否则也会面临牢狱之灾。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违法行为,父母一般不会体罚孩子,对于孩子在公共场所闹腾的行为,多采用冷处理方式,让孩子体验到相应后果。 在日本,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会采用取消孩子外出游玩计划,或让孩子饿一顿的方式进行惩罚。他们从不在公共场所体罚孩子,会最大限度保护孩子的自尊。 相比于“打”孩子,国外父母更喜欢用“情感惩罚”来对孩子进行约束,比如取消孩子玩手机、看电视和零花钱,让孩子通过独处进行反思等,通过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体会到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 并且,事后父母也会将惩罚原因和孩子说清楚,令孩子明白自己哪些行为不合理,接下来便于调整和改正。 孩子有很多相似,Barron也会站在超市和商场的橱窗前流连,舍不得离去,遇到喜欢的玩具,也会哭喊着“买买买”,虽然家里类似的玩具已经很多了。 我理解他的心情,就像小时候的自己一样,想把喜爱的东西带回家。 我会蹲下来,问他的想法“你是真的很喜欢这个玩具对吗?”,再告诉他:“家里已经有这个玩具了,而且今天的购物清单上没有这一列,下次再计划好吗?” Barron虽然还小,但他能感受到我温柔话语背后的坚定,慢慢就会止住哭泣。 是的,我不会对孩子百依百顺,骄纵放任,但也不会粗暴阻止他们。因为我知道,当拳头落下来,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身体,还有他们的心灵。 引导孩子表达真实的想法,尊重他们的真实感受。即使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将他们的情绪平静下来,这个过程也是值得的。 我一直认为,无能的人,才用暴力解决问题。教育孩子,不是用拳头,而要用合适的办法。 1. 自己学会控制情绪 不得不承认,有时父母打孩子,并不是孩子错得多么离谱,只是因为刚好遇到了父母情绪不好的时刻。 孩子难免有不懂事的时候,越是这种时刻,越考验父母控制情绪的能力。在《妈妈是超人》节目中,霍思燕假扮怀孕,嗯哼上前求证时直接撩起她的裙子。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难免因为自己在大众面前出糗而对孩子咆哮,然而霍思燕只是下意识地按住了自己的衣服,并且耐心地对嗯哼说:“别撩女孩子裙子。” 嗯哼很快就懂了。 孩子愿意听从自己信任和尊重的人的建议,如果父母首先管理自己的情绪,做到温柔耐心和孩子沟通,孩子就能减少叛逆,更同意接纳父母的意见。 2、学会用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的原则是“我不是一个全能的妈妈,但是要做聪明的妈妈。”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可能没办法听懂大人讲的道理。在他情绪崩溃的时候,妈妈要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块小饼干,或者一本绘本、一个小玩具都能暂时缓解孩子躁动不安的情绪。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使眼色、简单隔离和限制娱乐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会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 3、洞察孩子情绪化的真正原因,帮助沟通 姐姐和弟弟有时候为一个玩具起争执。大多时候,并不是姐姐不愿意和弟弟分享,而是觉得弟弟太小,怕弟弟弄坏自己心爱的东西,又或是怕弟弟受到伤害。 这时我会帮着姐姐向弟弟解释,做好沟通。待他们情绪平和下来,再引导他们培养相处之道,要互相包容和尊重,这样也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情商哦。 歌德曾经说过:“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得到第二次成长。在我们和孩子的彼此相融和互相成就中,一起收获美好的默契和温暖。 因此,面对那个不完美但是独一无二的孩子,请温柔以待,守护他的缤纷成长。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评论
看看更多同龄妈妈的妙招

育学园app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