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手足口、麻疹、水痘等高发!保护孩子,一定要知道这些
最美不过人间四月天。万物复苏,适合撒欢。可大家千万别忘了,这时候也是细菌、病毒的活跃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各地疾控中心纷纷发出通知,提醒市民:当下是手足口、水痘、麻疹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
无论是在家,还是出游,家长们都需格外提高警惕,特别是去到人口密集的地方,比如幼儿园、游乐场、早教机构、医院等候区等等。
这波传染病来势汹汹,不可不防。小秘书根据“崔医生语音”为大家整理了精简版内容,包括具体症状、注意事项、护理和预防方式等等。
你看过未必100%记住,但至少要做到心中有数。
1.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症状:
前期的表现常常是咳嗽、发烧、轻微的食欲不振,紧跟着身上会出三期疹子。
三期是指疹子从出现,到消失,会经过红点、水泡、结痂三个阶段。换句话说,孩子如果得了水痘,身上会同时出现红点、水泡和已经结痂的泡,而且数量众多,所以非常容易辨别。
护理方式:
· 水痘极易传染,应在家隔离至水痘完全结痂。
· 发热时进行退热处理,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不建议使用布洛芬。因为布洛芬可能会增加水痘患者患链球菌感染的可能性。
· 得了水痘,可以用温水给他洗澡,不仅可以止痒,还可以清除细菌,降低感染的机会。
· 对孩子用的毛巾等贴身的物品进行消毒,千万别用消毒剂。
· 出现高热不退,或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注意事项:
人体得过一次水痘,就会获得终身免疫。为此,有不少父母希望孩子早点得水痘。
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水痘病毒有点“狡猾”,只要进入人体,就会跟随人体一身。它一直潜伏在神经节里头。当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时候,病毒就会出来兴风作浪,沿着神经节形成带状疱疹。
得了带状疱疹,又痒又疼。得过的人都会终身难忘。之前,马思纯因得了带状疱疹而上了热搜,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防方式:
· 建议给孩子打水痘疫苗。这不仅能预防孩子患水痘,还能在孩子成年后让他远离带状疱疹,相当于提前买了一张保险,有备无患。
· 水痘疫苗一般是在宝宝18个月时接种第一剂,四岁时加强一剂。但如果在四岁以后才接种第一剂,那么这一剂和加强针之间需要隔一个月。
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5岁以下孩子是易感人群。
症状:
初期表现发热(体温38℃左右的低烧)、咳嗽、流涕等症状,随后出现在手心、脚心、口腔,以及肛门周围会出现米粒大小的红颜色的疱疹,会有疼痛感。
护理方式:
大多数手足口病不可怕。这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会在1~2周之内痊愈。重要的是,家人要观察孩子的症状,进行及时护理。
· 孩子发热了要及时退烧。
· 孩子嘴里的水泡破了,会很疼,很大程度上会拒绝吃喝。要想缓解孩子的疼痛感,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偏凉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比如常温的水、粥等。
· 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呼吸问题、神经系统问题,要带孩子及时就医。
预防方式:
· 最好的预防方式是接种疫苗,孩子6个月以后就可以打。EV71病毒会引起重症手足口病,很可能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
· 打EV71型手足口疫苗,不能确保孩子完全不得手足口病,但是能最大程度降低孩子患重症手足口病的的风险。
· 生活中要注意卫生,比如用流动的水给孩子洗手,及时处理鼻涕等排泄物,不用嘴给孩子吹食物等等。
3. 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6个月到5岁的婴幼儿。
症状:
刚开始是发热,通常会在高热后2~3天出疹,24小时内会遍布全身,大概一周后症状会逐渐消失。
皮疹最初呈亮红色,分布稀疏且不规则,随着病程的进展,严重者皮疹会互相融合,造成皮肤水肿。
注意事项:
相比其他病毒,麻疹病毒合并肺炎、脑炎的机会要更多一些。出现以下任意一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1. 发热并伴有出疹。
2. 年龄较大的孩子主诉喉咙痛,尤其是伴有发热、出疹等症状。
3. 孩子看起来非常不适或状态与平时明显不同。 预防方式: 按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麻疹。
4.猩红热
和其他出疹性疾病不同,猩红热是比较少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由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多发生在3-7岁的儿童。
症状:
· 通常先表现出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体温能到达39℃左右)、咽峡炎。
· 之后1-2天,出现全身密密麻麻的鲜红色皮疹,压之可变色,疹子间没有正常的皮肤,用手触摸有摸摸砂纸的感觉。
· 有的孩子还伴有眼睛红、杨梅舌或草莓舌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会合并脑炎、肺炎。
治疗方式:
· 对付细菌,要用抗生素来治疗,特别是青霉素类的抗生素治疗,并且为了治疗彻底,至少要连续吃10天。
· 家长不要自己擅自停药或减少药量,一定要遵医嘱,按照疗程服用抗生素。
注意事项:
一旦发现孩子高烧加起了疹子,立马带孩子去看医生。
来个小小总结:
觉得有用,收藏并分享给其他家长看看~ 同时你也可以点击右下角添加妙招,分享你的经验给大家哦~~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