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的快乐”,希望宝宝能体会

绝大多数1-2岁的幼儿都是“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是这一阶段宝宝的心理发育特点,除了自己,他意识不到更重要的人、事、物,也理解不了分享的概念。因此,教导这段时期的宝宝主动施与是比较困难的事。

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不能理解“给予”的含义和意义,如果哪天宝宝主动这么做了,多半是巧合,或者是模仿大人或其他小伙伴的结果。所以,要是家长有意识的想让宝宝成为一个大方的孩子,不妨率先示范,甚至让“给予”成为所有家庭成员的良好习惯。“给予”在任何时间都能进行,而不是特定在某一天或一天中的某一刻,保持“给予”的连贯性才能使宝宝对这个概念形成正确的理解。

在教导宝宝“给予”时,家长务必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对宝宝有过分的期待,指望宝宝马上就能领会。也不要在宝宝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时露出失落或沮丧的表情。家长还应该坚持自己的这项教导,即便看起来没有什么进展,也不要半途而废,很多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并不一定马上就能表现出来,通常情况下,宝宝的主动“给予”可能几年内都看不到结果。

最理想的状态是让宝宝能够体会到“给予的快乐”,比如和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给自己一些积木,然后一起撘着玩。让宝宝发现这比自己一个人玩要有意思的多,这样时间一长,宝宝就会发现“给予”别人不一定代表失去,而是会获得更多的乐趣。对于“给予”也就会更容易接受了。同时引导宝宝给别人东西的时候,一旦宝宝照做,无论是不是有意识的,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宝宝对“给予”的印象是能获得奖励和满足,那么他更容易认识到给予的快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