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教育行不通?那就试试行为教育吧

三岁之前,孩子的语言能力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因此尚处在“行为教育”的阶段。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单纯地依靠语言进行“说服教育”往往会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那么,该怎样做才更有效呢?

眼神暗示

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并且能够比语言更加细腻、清晰地表达感情,传递情绪。因此,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在语言表达的同时,用眼神进行暗示,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表情暗示

相比眼神,表情会表现得更明确,人的表情能够传达很多种信息,例如肯定、同意、可以、不可以等等,这些表情背后的含义,都能够被孩子准确地捕捉到。当孩子做了值得表扬的事情,你对他赞许地点一点头;孩子帮助你做了件家务,你对他会心地笑一笑,都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动作暗示

这是指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教育孩子。比如孩子画画的时候,家长发现他的坐姿不正确,那么可以面对孩子做挺胸的动作,这很可能比命令他“挺胸”要有效果得多。

当然,强调行为教育的同时,并不代表完全忽略语言教育,在需要交流的时候,家长同样需要使用语言来与孩子进行沟通,只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用言语进行“暗示”,避免直接的要求,例如多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方法,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传递给孩子,甚至可以引导孩子自己进行总结,在柔和的气氛中,完成教育。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