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你就怕?“1秒止哭法”,拿走不谢!

小园子闺蜜阿may深夜发来“鸡毛信”: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或“哄”?

小区广场上,历来也分为两大阵营——

正方陈述:“让他哭吧,哭累了就不哭了。”

反方反驳:“任由孩子哭到喉咙沙哑?有没有人性?!”

左右不是人?有没有?!我觉得我可能需要先哭一会儿!

其实,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先了解两个前提:  

  

孩子为啥哭?孩子多大了?

 

孩子为啥哭?是一个很玄妙的问题。

此前看到过一些方法,详解了“新生儿低沉的、有节奏的、急促的哭声,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当时看了把握十足,信心满满!

可真到实战环节——“宝宝啊,你再哭会儿,待妈妈把那篇收藏找出来哈!”

孩子的哭声固然有一定规律,但是,实践出真知,咱不能照本宣科养孩子啊!

刚当妈妈时,孩子一哭,婆婆就催着喂奶,“肯定是饿了!”

很快发现不太对劲啊,“这不刚吃完吗?”

“咦?怎么拉完粑粑也哭啊?”

“困觉怎么也哼哼唧唧?”

 

尽管孩子们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小园子还是试着按照月龄,把一般情况下孩子们哭的原因做个梳理,至于抱不抱?真的看情况。

理由1:不会说话

对于新生儿而言,哭是他们表达痛、不舒服、饥饿、困、悲伤的唯一方式。

明明是拉粑粑糊在屁股上不舒服,哭诉求助被当成无理取闹!

明明是看不见妈妈很害怕,想念温暖的怀抱,哭哭啼啼被置之不理!

孩子心里该有多委屈绝望?

  

抱不抱?

在孩子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如果家长能对孩子的哭闹及时反应,多抱多安抚,孩子的哭闹反而会少一些,因为孩子会从家长的行为中知道,“当我感觉不舒服,爸爸妈妈会很快来救我的!我没有什么要担心的。”

这种积极响应,对孩子早期形成安全感,以及对家长的信任感非常重要。

(跟酷酷的奶爸学习“花式抱娃”吧!)

理由2:生病了

听说判断少女和少妇的标准之一就是“肱二头肌”,凡是肱二头肌比较发达,又没有健身习惯的,十之八九是抱着孩子练出来的!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生病以后,比平时更爱哭、更黏人、更考验臂力!

如果孩子在吃奶之后烦躁不安,很可能是胀气或消化不良;如果孩子突然嚎啕大哭,持续5秒左右,稍作喘息后再次爆发,持续几个小时,期间伴随蹬腿、抬腿的动作,还会放屁,很可能是患了肠绞痛……

抱不抱?

检查一下,孩子到底是哪里不舒服了。

量一量体温,看看孩子有没有发烧,是不是穿盖太多太紧?

如果胀气,给孩子拍嗝或者揉揉肚子。

如果是肠绞痛,试试飞机抱,或尽快征求医生的用药意见……

至于抱不抱,人家都这样了,你真舍得?

当然,如果孩子发烧,又非要家长抱着,出于散热考虑,建议做好通风换气(心得源自真实经历,说多了都是泪)。

理由3:受伤了

一位妈妈曾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字字锥心:

阿may也曾经告诉我一件事:

宝儿还在月子里,她实在太无聊,躺在一旁玩手机。结果手滑……手机“吧嗒”掉在宝儿脑门上,宝儿当时就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

婆婆在客厅,吓得连滚带爬,“怎么了怎么了?”

阿may支支吾吾,“呃,可能是……做噩梦了吧!”

 

抱不抱?

什么?孩子受伤了?那还了得!是不是心疼得想马上抱抱?

偶像剧里不是都这么演么?抱着演员肩膀一通狂摇,外加捶足顿胸,“你怎么了?你醒醒啊!你不要吓我啊!”急得我等观众想换台,别给自己加戏了,你倒是赶紧给他一颗“麦丽素”啊!

这里要很严肃地划个重点:

坠床、跌倒等意外伤害,建议就地观察5分钟,期间不要移动、摇晃孩子,只要观察是否有意识,是否有流血、骨折等损伤。

理由4:分离焦虑

6~7个月大的宝宝,开始有了分离焦虑。和妈妈分开后,会感到无助和紧张,缺乏安全感,要求拥抱是宝宝寻求安慰的一种方式。

这可惨了妈妈!

全职妈妈不过想“偷得浮生半日闲”,好不容易“请假”出门看电影,开场广告还没看完,就接到家人夺命call,“孩子没你不行啊!”,“都当了妈,心还野的!赶紧回来带孩子!”

职场妈妈每次上班,听着孩子的哭声三步一回头,越想越觉得“我绝情,我冷酷,我自私狠心”,高跟鞋“嗒嗒嗒”,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心上

抱不抱?

分离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孩子的依恋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研究发现,安全型宝宝的妈妈对孩子发出的信号非常敏感,她们能很敏锐地察觉到孩子哭声背后的需求,并能做出恰当的行为,而不是自己想抱孩子才抱,自己不愿意就拒绝抱。

培养安全型依恋最有效简便的方式是:经常充满感情地拥抱孩子,对孩子微笑,经常温柔地和孩子说话——即使他们还不会说话。

最重要的是——用各种方式向孩子表白,我爱你!你值得被爱!

崔医生曾讲到过面对分离焦虑的正确方法,手把手教你迈出成功度过分离焦虑第一步!

产后上班,帮宝宝第一次面对分离焦虑 今日语音

理由5:获得关注太少或敏感

我家孩子“一言不合就掉泪”,这是为什么?

有一种可能是家长平时对孩子关注不够,或陪伴质量太低,孩子一哭,家长就给予特别多的关注。这种反馈无意中鼓励了孩子的哭泣——每当他希望获得关注,哭就行了。

如果你没有过度反应,那么孩子爱哭很可能只是因为他比较敏感,或者容易紧张。没关系,这不是贬义词,敏感的孩子很容易体察到别人的感受,更具有观察力。

 

抱不抱?

首先,如果“获得关注太少”,这不是单纯的抱或不抱的问题,而是平时要提高陪伴质量。

其次,尤其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哭也并不完全是糟糕的,很多孩子在大哭一场之后,感觉会更轻松。

最后,有三个原则不要违背:

不要用“爱哭鬼”来形容孩子,更不要嘲笑孩子“不够男子汉”,这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伤。

不要否定孩子哭泣的理由,“这有什么好哭的”,要知道,孩子感到最脆弱的时候,从家长那里得到的认同感对他来说特别重要。

不要刺激孩子哭泣。孩子哭泣时,家长不要恼羞成怒,口不择言,可以尽量表示理解他的感受,平静地帮他转移注意力,或安抚他。

理由6:哭是手段,是武器

2岁+的孩子,逐渐掌握了哭闹是对抗父母的法宝,能帮助自己实现目的。

这简直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有没有发现小家伙并不是非要买玩具,纯粹是因为被拒绝很不爽啊!

有没有发现小家伙一边哭一边偷瞄你的反应?

抱不抱?

如果孩子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先沟通,基本逻辑是:

承认孩子的不良情绪→猜测事情的原因→认可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不良情绪表示接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孩子离开引发不良情绪的场景。

如果孩子满地打滚撒泼,不要理会,或将孩子带到僻静角落。

家长需要在和孩子的反复的“拉锯战”中,让孩子意识到,“哭是释放情绪的方式,但不是谈判的筹码,更换不来妥协。

理由7:没有理由

哭?还要理由吗?

我就是想哭一会儿,不行吗?

《生活相对论》中,女儿格朗有起床气,全职奶爸李华民抱着格朗,照着镜子,告诉格朗“还可以再哭三声,哭完就不哭了。”

嘻嘻……托婴幼儿专注力有限的福,转移注意力这一招,真是百试不爽啊!

抱不抱?

你有没有相似的经历呢?有没有遇到宝宝没有理由的哭闹?都是什么情况呢?

一起点击下方的“添加妙招”,来讨论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