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天该吃多少奶和辅食?对照看看,你家宝宝达标了吗?
首档育儿趣味益智秀
《谢谢啦!崔大夫》
正式上线腾讯视频育儿频道!
小园子听过的最忽悠人的谎言,也许就是“愁生不愁养”这句话了!
要让小园子说,这句话应该改为“愁生,更愁养!”
在养个孩子,那可真是太难了,看看后台提问率最高的几个问题:
●宝宝每天要喝多少奶?
●宝宝一天该吃多少辅食呢?
●不爱吃饭怎么办?
●宝宝太瘦(胖)了,怎么办?
......
咦?一说到养孩子,大家的专注点都在吃上!
尤其是小月龄宝宝的妈妈,总担心宝宝没吃饱,甚至半夜还要摇醒宝宝喂奶……
所以,关于吃,我们首先要明白下面这个问题:
01
宝宝一天该吃多少奶(辅食)?
不满6个月的宝宝
对于小月龄,尤其是吃母乳的宝宝,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家长可以参考下面3个标准:
每次哺乳时,宝宝通常能有效吸吮单侧乳房15~20分钟以上,有效吸吮是指宝宝在吸吮乳房时伴有吞咽的声音,吸吮乳房的同时并将乳汁吞咽下去;
哺乳结束后,宝宝表情满足,没有哭闹;
每天能排尿6次以上,且尿液基本是无色透明的。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不必担心宝宝在睡眠中会饿,而把孩子摇醒喂奶。
宝宝是很很聪明的!如果睡眠过程中,他觉得饿了,自然会醒。健康的宝宝在睡眠过程中是不会饿出问题的。只要他能睡,就说明他想睡,不会特别饿,家长不用过于担心。
7~9个月的宝宝
每天奶量600ml 以上;
适量强化铁婴儿米粉、厚粥、烂面等谷物类;
肉禽鱼50g;
适量蔬菜水果;
依据宝宝适应情况,逐渐添加到1个蛋黄或鸡蛋(过敏宝宝可回避,同时增加肉类30g)。
10~12个月的宝宝
每天奶量约600ml;
适量强化铁婴儿米粉、软烂的饭等谷物类,并可尝试块状食物;
肉禽鱼50g;
鸡蛋1个(过敏宝宝可回避,同时增加肉类30g);
继续尝试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可自己啃咬香蕉,煮熟的胡萝卜等。
13~24个月的宝宝
每天奶量约500ml;
可引入少量鲜奶、酸奶、奶酪;
50g~100g强化铁婴儿米粉、面条、馒头等谷物类;
肉禽鱼50g~75g;
鸡蛋1个;
尝试啃咬大块水果和煮熟的蔬菜,增加进食量。
2~3岁宝宝
每天奶量约300-400毫升或相当量奶制品;
谷类85~100g;
水果100~150g;
蔬菜200~250g;
肉、蛋、水产品50~70g;
食用油15~20g;
豆类5~15g;
食盐<2g。
相信很多家长看到这儿会说,我们每天给孩子做的辅食,不论食材种类还是卖相都特别花心思,但宝宝就是不“赏脸”!
家里一到饭点就上演家里就上演一场你追我赶的大戏:
宝宝在前面跑,大人端着碗在后面围追堵截……
02
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想让宝宝爱上吃饭,要从帮助宝宝建立正确的用餐习惯开始:
正确的用餐习惯=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环境
正确的地点
不少家长还是抱着“只要孩子肯吃饭,在哪儿吃都行”的态度,这样不仅会分散宝宝吃饭的注意力,影响食物消化,还会令孩子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
我们要让宝宝明白:坐在餐椅里吃饭和在床上睡觉一样重要,在什么地方就要做什么事情:
让宝宝将吃饭和餐椅联系起来:把宝宝放进餐椅,他就知道是该吃饭了,而不是做别的事情。平时吃加餐(如水果、酸奶)的时候,也要把宝宝放在餐椅中。
正确的时间
很多父母,尤其是长辈,总担心孩子会饿着,不管到没到饭点,时不时的给孩子吃些零食,这样做孩子不容易产生饥饿感,自然也拒绝按时吃饭。
如此以往,很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非饭点给宝宝吃零食——孩子不饿——到了饭点,不吃——过了饭点,饿了——又给孩子吃零食……
在《谢谢啦!崔大夫》节目中,就连崔大夫自己也遇到孩子不好好吃饭的烦恼。下面,我们来看看崔大夫是如何搞定不爱吃饭的宝宝吧!
想让宝宝在饭点,也就是在正确的吃饭时间里好好吃饭,其实做好两点就行:
控制非饭点的零食+体验饥饿。
●固定正餐和加餐时间,控制进食时间不超过30分钟;
●30分钟一到食物就从餐椅上撤走,把孩子从餐椅上抱出来;
●在下次进餐时间前,不给孩子吃东西(放心!偶尔饿一下,饿不坏身体);
●这期间,借机告诉孩子“不好好吃饭,就只能挨饿了!”
●然后提前下一顿饭的时间。
正确的环境
就餐环境不好,对培养孩子正确的用餐习惯和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我们要格外重视这一点。
先说说,有哪些事情特别破坏就餐环境:
●家长自己不专心吃饭,边吃饭边看手机或者电视,全程和孩子没有目光和语言的交流,显得心不在焉——孩子看到家长对吃饭没有很大的热情,自己也会渐渐不爱吃饭了;
●强迫孩子吃很多——时间长了会让孩子对食物心生抵触;
●家长边吃饭边“教育”孩子——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情,试想一下,受了一肚子气,谁还能吃进去饭呢?
●家长自己挑食,在孩子面前明确表现出对某种食物的反感——孩子有样学样,也会养成挑食偏食的毛病。
那家长该怎么做呢?
●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全家人坐在餐桌前一起好好吃饭,适当谈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把吃饭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吃饭,享受美食,体验自己进食的乐趣。
03
宝宝长得好不好,你得会看这条线!
我们为什么会纠结宝宝吃饭这事儿,说到底,还不是我们想让宝宝长得更好。尤其听到一些“热心人”说:“瞧这小胳膊儿小腿儿,你家孩子太瘦了吧!”
一来二去,说的人多了,就算我们不往心里去,架不住家里老人会嘀咕,是不是没给孩子吃好?是不是没长好呢?
其实,孩子是胖还是瘦,可不是咱们说的算,而是要和通过生长曲线来判断,这样才是最科学客观的比较方式!
在育学园APP的记录功能里,定期输入宝宝的身高体重,系统自动生成生长曲线,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对比。
举个例子:
上图中白色的线是孩子自己的生长曲线,点击图片放大,还可以看到3%、15%、50%、85%、97%几条颜色较暗的线是参照线。
我们需要持续观察的是孩子生长曲线的趋势以及和参照线的关系。
小园子提醒
●单次测量值所处的百分位不能说明什么,应该持续测量,监测生长曲线的动态发展趋势;
●生长曲线位于第3百分位至第97百分位之间,都属于正常范围。
●但如果某项曲线出现大幅增长、下降,或是体重和身高增长同时减缓,那么很可能出现了问题,家长最好找生长发育门诊的医生检查。
●孩子的生长本身就不是匀速的,曲线偶有波动也很正常,只要整体趋势处于向上增长,就不用过于担忧。
宝宝瘦——担心他没长好;
宝宝胖——担心长大以后也是个小胖墩,受尽减肥的苦;
宝宝个头矮——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身高,给孩子拖了后腿;
宝宝开口晚——到底是贵人语迟还是有别的问题;
宝宝走得晚——是缺钙?还是缺铁?还是缺什么呢?
宝宝内向慢热——社交能力差,以后会不会受欺负?
......
作为父母,我们的心态很难不焦虑;
当了父母,才知道为人父母有多难!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脚步和发育速度,我们既不能过分焦虑,把紧张的情绪传染给孩子;也不能“放任不管”,完完全全地“静待花开”。
所以,科学育儿这条路上,才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而只有懂得更多,才能帮助宝宝长得更好。
想让宝宝长得更好?
登录腾讯视频育儿频道,
观看《谢谢啦!崔大夫》全片,
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错过之前节目的小伙伴们,欢迎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哦!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