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洗奶瓶、餐具是在害宝宝!别再犯错了!
宝宝吃进嘴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家长们严密把控的重中之重,而宝宝日常使用的“餐具”:
例如奶瓶、杯、碗、勺等等,更是每天频繁与宝宝的嘴巴亲密接触,因此,这些物品的日常清洁直接关乎宝宝的健康成长。
给宝宝洗餐具或奶瓶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比较纠结,不知道该不该用清洁剂?
不用怕洗不干净,用了又怕化学成分残留吃进宝宝肚子里。
一般来说,我们不推荐给宝宝使用这些化学制剂,因为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化学成分很难百分之百被冲洗干净,长时间使用,还可能引发其他很多未知的健康问题;如果含有消毒成分,还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
如果家长担心清水无法彻底清洁奶液和辅食中的油脂,可以用温度较高的热水配合海绵刷等工具,很轻易就能将这些油脂清洗干净。
今天我们就详细学习一下有关宝宝奶瓶、餐具的清洗和消毒的有关知识。
在讲这些之前,我们还需要家长朋友们了解一个大前提,就是我们人体和细菌是一个共生体,宝宝适当接触少量细菌,有利于肠道菌群的建立,提高免疫力。
崔医生也一再强调,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要干净而不要无菌”,过度清洁和消毒反而不利于宝宝健康。
那有家长会纠结了,“太脏了怕生病,太干净了又对免疫力不好,到底该则怎么把握这个度呢?”
别急,今天小园子手把手教大家怎么操作,我们先来说说宝宝的奶瓶和餐具怎么洗?
清洁步骤:
1.用完马上冲洗
无论是奶瓶还是餐具,宝宝使用后,要第一时间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去掉大部分的奶渍和饭渍,不要让残留的奶液和食物在餐具里停留的时间太长。
需要注意的是,奶瓶的瓶体、奶嘴、瓶盖等各个部分都要拆解开来,分别冲洗干净;宝宝的餐具很多也是多层设计,也要分解拆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如果不太好清理,可以充分利用清洗工具,比如市面上有很多清洁奶瓶的奶瓶刷、清洁吸管杯的吸管刷,还有专门清洁宝宝奶嘴的小刷子等等,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家长将宝宝餐具的“死角”清理到位。
注意,这些清洁工具必须是宝宝专用的,不能用来清洁其他物品。
另外,还要提醒大家,不要使用钢丝球等坚硬的清洁工具,因为宝宝的奶瓶和餐具多属于塑料制品,钢丝球类清洁工具会在餐具表面形成划痕,奶水和食物残渣会存留在这些“划痕”里,导致细菌滋生。
若是宝宝的食物干涸在餐具上不易冲洗掉,可以用温热一些的清水浸泡一会,泡软了之后再清洗。
2.晾晒工具要宝宝专用
很多家庭会准备奶瓶架、沥水架一类的晾晒工具,家长可以将清洗干净的宝宝餐具倒扣在上面沥水晾干,但很多家长会忽略了一点,就是宝宝的晾晒工具要专用,不要将大人的水杯、餐具跟宝宝奶瓶、餐具放一起晾晒,避免交叉污染。
说完了宝宝餐具的清洗,我们再说说怎么消毒。
1.干燥是最好的消毒剂
没有水分,也就没有了细菌滋生的温床,所以清洗后的奶瓶和餐具不要放进橱柜里沤着,而是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充分晾干,再收进柜子。要知道,“干燥是最好的消毒剂”。
此外,可以定期将奶瓶或餐具放到沸水中煮5~10分钟,再放在专用的沥水架上充分晾干。
注意在水煮之前要按照前面的步骤将其充分清洗干净,在水煮的过程中还要用筷子或夹子不停按压或翻动,保证餐具能够全部浸没在开水里,每个部位都能充分进行消毒。
奶瓶和餐具不必每次使用后都水煮,大概2~3天一次,其他时间保持干燥就行了。随着宝宝长大,可以逐渐减少频次。只要保证日常清洗干净、充分晾干并保存得当就可以了。
2.关于消毒柜
市面上有很多所谓宝宝专用消毒柜,原理上其实只是模拟清洗、高温杀菌和烘干的过程,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宝宝专用消毒柜,解放大人的双手。但从性价比来考虑,自然晾干就足够了。
除了上述问题,关于宝宝奶瓶和餐具的清洁、消毒与使用,提醒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给宝宝使用奶瓶和餐具之前,一定要确保奶瓶和餐具内部是完全干燥的,否则存留的水分会滋生细菌,污染食物。
2.奶瓶、奶嘴和其他餐具要定期检查,因为硅胶和塑料材质易老化,一旦发现有裂痕或破损就要及时更换,避免裂缝存留细菌,或破碎部位被宝宝吞食。
3.注意奶瓶刷等清洗工具的安全卫生。相比于奶瓶和餐具,奶瓶刷、洗碗海绵、洗碗布等清洁工具常常被家长忽略,每次用完之后随手放在一边,但内部存留的脏水和存放环境,很容易将这些工具污染,进而污染宝宝的餐具。
所以这些清洁工具也要彻底清洗并充分晾干,还要注意定期更换,避免内部细菌滋生、二次污染餐具。
总的来说:对于宝宝的奶瓶和餐具,家长要保证每次使用后仔细清洗干净,让表面不会带有足以致病的病菌量,定期水煮则可以让清洁做的更彻底,充分晾干保持干燥可以有效减少细菌滋生。
最终还是崔医生的那句话“要干净但不要无菌”,这就是我们家长要把握的 “度”。
你是怎么给宝宝洗奶瓶、餐具的?有没有遇到过哪些问题?或者有哪些好的方法,添加妙招,跟大家分享下吧!
“用多了清洁剂和消毒产品,不利于形成肠道菌群”,这么说可能不太好理解,那么具体宝宝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一起来听吧!
另外,被褥的清洗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点击查看↓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