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园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

Dora lxd

发布于2017-01-25 宝宝4个月29天时

非常好,解释的通俗易懂,帮助了我们这些新手妈妈们。 爸爸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宝宝生病发烧上医院,医生说“查个血吧”。查血到底能说明什么问题,报告单上一项一项的数字是什么意思,医生又是如何从专业角度看待这些数字的呢?大家一定都很好奇吧。 专业的事就得找专业的人。今天小编就请来育学园诊所的检验科主任给大家讲讲,血常规报告单,到底应该怎么看。 穆煜 北京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检验科主任 宝宝经常会遇到过抽血检测血常规的情况。家长面对满满一页纸、几十项参数的血常规报告单,一定有不少疑问。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做个归纳。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的是: ·血常规检测是在检查什么? ·白细胞红细胞等参数代表什么意思? ·每项参数变化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血常规检测是在检查什么? 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血液。 随着心室的不断收缩、舒张,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各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再从各处的静脉流回心脏。 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从肺部获得氧气、从消化器官获得营养物质,并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运送到肺、肾、皮肤等处,排出体外。 血液储存着人体的健康信息。当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血液成分就很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对血液进行检测,能够帮助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身体状态。 白细胞红细胞等参数代表什么意思?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中又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血常规检测,就是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这三大类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等信息进行检测。 白细胞 宝宝发烧时查血常规,白细胞的参数可能会比较高。这是为什么呢?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禁卫军”。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时,白细胞就要上阵杀敌。在杀敌的过程中,白细胞总数就会升高。 另外,白细胞又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拿出血常规报告单,你应该可以从里面找到它们的身影。 粒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主要针对细菌。正常情况下,血液里只会有很少的中性粒细胞,但是当我们发生全身性感染或者严重的局部细菌感染时,免疫系统就会紧急调来更多的中性粒细胞。这时进行血常规检测,我们就会发现,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比例也升高了。 淋巴细胞参与清除消灭病毒的工作。淋巴细胞的比例和形态变化,是辅助诊断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红细胞 红细胞是人体内的“运输队长”。它负责把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再把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如果红细胞的数目和形态出现异常,就可能影响血液运送氧气的能力,甚至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红细胞中含有一种重要的蛋白叫血红蛋白,大家的血常规报告单通常也有这项参数。 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如果身体长期铁摄入不足或营养不良,血红蛋白的合成就会出现原料短缺,进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出现贫血。 我们通过检查血常规,可以看出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及相关的红细胞参数异常。 另外,铁元素让血液呈现红色,所以如果宝宝贫血的话,可能看起来面色比较苍白,嘴唇颜色比较淡,家长可以注意观察这一点。 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管内的“泥瓦匠”。身体有磕碰、外伤导致血管破损时,血小板就会迅速在破损部位黏附、聚集帮助血管填补缺口。 如果血小板数目过低,人体止血能力就会下降。一旦血管出现破损,就可能出血不止、止血困难。 每项参数变化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大家已经对不同种类的血细胞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就用一份血常规报告单作为例子,告诉大家怎样看血常规结果中的各种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图是一份血常规报告单: 第一类:与白细胞相关的参数 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这几项参数一般需要综合分析,用于区分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 ·白细胞升高,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常见于细菌感染。 ·白细胞总数降低或基本正常,同时伴有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形态异常,多见于病毒感染。 不过,大部分血常规报告单上的参考范围都是成年人的标准,而学龄前小朋友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与成年人是不同的,所以小朋友的血常规结果,一定要通过专业的儿科医生进行解释。 较严重的过敏或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ESO%)比例增高。 第二类:与红细胞相关的参数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的变化通常是同步的,如果宝宝有缺铁性贫血;长期挑食偏食引起的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等情况,常出现这两个参数降低。 红细胞压积(HCT)是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如果宝宝有大量呕吐、腹泻、脱水等情况,这个参数通常会升高。 第三类:与血小板相关的参数 血小板(PLT)一般较为稳定,升高常见于某些疾病的恢复期;降低多见于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血小板破坏过多或过度消耗。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用于评估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大小。如果血小板体积过大,会导致止血功能下降,即使有正常的数目,也可能出现止血困难的情况。 总之,人体的各种变化、健康和疾病相关的信息都会反映在血液中。通过血常规的检测,再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就可以帮助每个人评估身体状态。 小编说: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对血常规报告单有了一些概念呢? 但爸爸妈妈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拿到宝宝的报告单,还是应该找专业的儿科医生进行分析。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医生的解读。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评论
看看更多同龄妈妈的妙招

育学园app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