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园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

Claudia Chen

发布于2017-03-17 宝宝1岁3个月4天时

四招搞定分离焦虑

提起分离焦虑,很多职场妈妈都有类似的体验。国家规定的产假只有128天,只是给了一个妈妈产后恢复身体的时间,就算有些单位比较人性化,七七八八的假期加起来,能有半年已经谢天谢地了。我们终究会面临上班时,宝宝哭得惊天地泣鬼神的场面。其实就算是全职妈妈,也会面临这个问题,我们毕竟不能24小时全天候寸步不离。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指向团聚,唯有母爱是指向分离。从宝宝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宝宝与我们的分离就开始了,在这场伟大的分离中,如果处理得当,宝宝最终会从妈妈就是我,我就是妈妈的母婴一体中,活出自我,成为他自己。 分离焦虑是当熟悉的照料者(主要是妈妈)离开的时候,婴儿表现出来的紧张情绪。分离焦虑通常始于第七或第八个月,在14个月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不论是分离焦虑还是陌生人焦虑(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认生),都代表了婴儿重大的社会性进步,反映了婴儿的认知发展以及婴儿和照料者之间不断增长的情感和社会联系。 富贵儿七个月大的时候,我开始上班,最开始的几个月他的分离焦虑体现得不太明显,大约在九十个月左右的时候他体现出越来越强烈的不安,几乎要片刻不离地和我粘在一起。早上起床,只要我一下床,不论他正在做什么,都会马上放下手里的东西,机警地爬/走过来,张开手,喊着“抱抱,抱抱”,直到我抱住他。虽然已经会走了,但会象树袋熊一样长在我身上,只要我不在他的视线当中,就会妈妈,妈妈,每个屋子寻觅。最夸张的时候,我抱着他上了几次厕所(也是醉了)。几乎每天上班前都会上演情人生离死别时的戏码,姥姥抱着他,他拼命挣扎,号啕大哭,伸着手,喊着妈妈,妈妈。妈妈心中纵是万般不舍,也只能一咬牙,一狠心,一回头,绝尘而去。 怎么破? 1. 从心理上接纳孩子离开妈妈的确会很难过这样一个事实。 宝宝的哭声会勾起成人内心深处的担心,不安,焦虑,不舍等等的情绪,所以我们会千方百计避免孩子哭泣,只要他们不哭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除了会使我们不安,哭泣真的有什么不好吗?一岁左右的宝宝,妈妈就是他的全部世界,离开妈妈当然会难过,难过就会哭泣,所以哭泣很正常。很多家长担心,哭泣会不会对宝宝造成心理伤害,其实不会。不让宝宝哭泣,试图否认他的情绪,阻止他体验这种分离的痛苦,反而会有负面影响。 2. 一定要与孩子正常告别,不能偷偷溜走。可提前给孩子做心理建设,适当拉长告别时间。 当妈妈从心理上接受了孩子无论如何都会哭泣这样一个事实,态度就会轻松很多。而这份轻松也一样会传递给宝宝。富贵儿从九十个月开始,就展现出了很强的理解能力,虽然不会表达,但无论我说什么,他似乎都能听懂。于是我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跟他说:妈妈明天早上要去上班啦,不能陪着宝宝啦,你一定很难过是不是?来,妈妈抱抱。你睡过下午觉,再玩一会儿妈妈就会回来拉。转天早晨,我尽量早起一会儿,多抱抱他,重复昨晚的话。走的时候和他正式告别,当然哭泣是难免的。我坚持在走的时候给他一个微笑,而且不拖拉,不反复。富贵最开始的时候哭闹是很激烈的,坚持告别的确需要勇气和家人的支持,我父母最初非常反对我和他告别,总劝我在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走掉,但这会极大地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尤其是那种“宝宝,你看那边是不是来了一条小狗狗?”孩子信任地张望,一回头妈妈已经不见了。我都可以想像当时宝宝的内心会有多崩溃。所以不要怕孩子哭泣,一定要让他知道你走了,但你还会回来。 3. 躲猫猫,帮孩子建立客体永久性概念 富贵小的时候,从不会因为玩具被拿走了而哭闹,因为他还没有建立起客体永久性的概念。东西只要不在眼前了,他就认为这个东西不存在了,所以宝宝都很爱玩躲猫猫的游戏,他会觉得,你一下子不见了,一下子又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直到现在,躲猫猫依然是他最爱的游戏。他经常自己躲到窗帘背后,让你找他,偷偷把头从一侧露出来,你大喊,抓到啦!他就笑做一团。妈妈们不妨和孩子多玩玩躲猫猫的游戏,他会帮助孩子逐渐认识到,消失了的物体还会再出现,所以妈妈走了,还是会回来的。 4. 除了上班,平时短暂离开的时候也要注意和孩子打招呼 有一次周末带富贵儿到公司玩,他到了新环境,很兴奋,东走走,西瞧瞧,玩得很开心。我本来和他在一个区域,后来因为要找一把剪刀需要走到另一个区域,我没走两步,富贵突然哭了起来,朝我的方向晃晃悠悠地跑了过来,边跑边喊:“妈妈,妈妈”。我意识到,可能是我起身太突然,他以为我要离开他了。不得不说,小宝宝一直有“被抛弃”恐惧症。自此之后,即使在家里,只要我要脱离他的视线,都会事先和他打声招呼“宝宝,妈妈要去一趟卫生间啦”,不管他有没有反应,我都坚持说。 现在富贵15个月了,就在前两周,我惊奇地发现,我再去上班,富贵已经不哭了,最开始还是表现得有点低落,我离开的时候,姥爷抱在窗边,看着我离开,直到身影完全消失。现在已经可以很愉快地和我告别,说”byebye”了。姥爷问妈妈呢,他会答”班儿,班儿”。 我想由于坚持与孩子告别,他已经逐渐接受了妈妈每天白天要离开他的事实。由于被允许哭泣,他体验了分别带来的痛苦,并且认识到哭泣并不能改变现状,从而逐渐调整了自己。现在一到晚上七八点,他就会念叨”妈妈,妈妈”,因为他知道-----妈妈就要回来了。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评论
看看更多同龄妈妈的妙招

育学园app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