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园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

Claudia Chen

发布于2017-04-01 宝宝1岁3个月19天时

建立儿童安全感,你做对了吗?

安全感真的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话题。昨天群友贴了一个帖子,说女人找老公必须要找有房的,嫁了人的也会因为老公没房,赚得少导致离婚,原因是没房没钱,没有安全感。引发群里热议,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国人的安全感普遍很低,武志红老师在他已经被下架的《巨婴国》里一针见血地指出,相比较西方,国人的婚姻多不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所谓安全感基础之上的,这导致了婚姻质量普遍偏低。安全感低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比如说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健全,大家必须存钱,看病,养老。我的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得了重病需要捐款的人,凡是严重些的病基本都得靠募捐。中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社会资源都严重匮乏,而且分布极不均衡,小到过马路,大到学区房,凡事都得抢,因为不抢可能就过不去,不抢可能就没有了。中国的食品不安全,一不小心就不知道吃了什么加料菜。中国的水不安全,空气不安全,土地不安全。** 如果这样你都觉得很安全,我给你点赞!** 这说明你有一颗安全的心,作为一届屁民,外部环境我们无力改变。但我们可以尽量让我们的心安定下来。武老师说,唯有爱才能建立真正的安全感。** 我们先来说说不安全感是什么感觉。首先是一种匮乏感,吃自助餐的人应该不会去抢(当然个别人也会大盘小盘都端到自己面前,这个应该是不安全成习惯了),因为你知道食物是**供应的。其次是一种不确定感,房子看都没看一眼,800万直接成交,为什么?因为你不确定如果这一刻你不买,下一刻房价会不会再涨100万。不安全感还是一种失控感,流行病的传播之所以会给大家造成巨大恐慌,是因为人们相信形势已经失去控制。** 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人一切的行为模式心里模式都可以追溯回三岁以前。那么怎么做才能帮宝宝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呢?** 1. 一岁半以内的小宝宝怎么爱他都不过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了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如果这一阶段的任务能够顺利解决,就会发展到下一阶段。这个核心任务的处理结果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一岁到一岁半以内的小宝宝来说,这个核心任务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如果基本信任感超过了基本不信任感就会形成希望的品格。所谓希望的品格是指宝宝敢于希望,富于理想,目光着眼于未来。妈妈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宝宝通过哭泣向我们表达他所有的诉求,饿了,困了,尿布湿了,不舒服了,要抱抱了。要观察宝宝,尝试理解宝宝给我们发出的各种信号。如果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给予孩子及时的满足,宝宝就会觉得一切尽在掌握,只要他发出信号,妈妈就会满足他。他不必担心自己饿了是不是有奶吃,不必担心困了,是不是可以睡觉。不用担心现在,必然可以着眼于未来,希望的品格由此而生。这个阶段也是母婴依恋的重要发展阶段,及时回应可以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每次带富贵儿出去玩,他都会一头投入到新环境,兴奋得左看看右看看,但玩一会儿他就会回头check一下妈妈在不在,确认妈妈在身边后,就又投入地玩耍了。有安全感的孩子才会探索世界,才会好奇,才会有创造力。所以尽情拥抱宝宝吧,让他体验爱的充沛感,避免匮乏感,这一阶段怎么爱他都不过分!** 2. 规律宝宝的作息** 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的作息也是建立安全感的很重要的一种方式。也许有些人喜欢充满不确定的生活,因为新鲜而刺激。但对于宝宝来说,可以预见的生活非常重要。比如说睡觉,很多人倡导要给宝宝做睡眠仪式,洗澡,吃奶,换睡衣,讲故事,然后睡觉。维持日常生活的routine,也就是增强了生活的可预期性,避免了不确定性。因为生活可以预见,所以觉得安全。现在每天晚上七八点富贵听到门铃声就会喊“妈妈,妈妈”,那是我日常下班的时间,门铃一响,他就知道妈妈回来了。妈妈的归来是可以预计的,一切尽在掌握。** 3. 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母婴分离** 小宝宝是有很强烈的“被抛弃”恐惧症的。因为太弱小,他这个阶段的终极目标是获得抚养人的充分注意,活下去!有群友分享说,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孩子和老人回老家呆了两个月,但这段经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现在不管什么诱惑,都是如果爸爸妈妈不去,她就不去,她很期待下雪,堆雪人,但如果爸爸妈妈不去,她就不去,不到三岁的孩子,她很怕爸爸妈妈去到哪里,不带着她。职场妈妈和宝宝的分离在所难免,所以一定要做到正面告别,打招呼,遵守约定,不欺骗。还有最重要的是,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母婴分离。所以能带在身边的,就尽量带在身边吧!6岁以内的孩子,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评论
看看更多同龄妈妈的妙招

育学园app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