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园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

c_yaoyao

发布于2017-05-10 宝宝6个月3天时

   带了一段时间孩子,我觉得我家苗苗特别符合高需求宝宝的特征:   1、很敏感。高需求的宝宝对环境特别敏感。他们很容易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不安,而不愿意接受变化。在白天容易受到惊吓,晚上也睡得不安稳。这种敏感的性格会让他们对信赖的、不变的看护人产生很深的依恋,在早期父母可能会照顾得精疲力竭,但是长大后这种敏感的个性会给宝宝带来益处,让宝宝更容易懂得和人相处。   2、需要大人抱。别指望高需求的宝宝能安静地躺在床上。高需求的宝宝好动,喜欢时刻在大人怀里,特别不喜欢婴儿床,晚上睡觉都要靠着妈妈的乳房。   3、需求多。高需求的宝宝自然需求多,而且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有强烈的渴求,一定要满足。比如要求父母抱抱,如果父母没有注意这个信号,温和的宝宝可能会放弃,但是高需求的宝宝会大吵大闹,继续要求,直到父母把他抱起来。   4、精力充沛。高需求的宝宝每时每刻都在兴奋。做每件事都会投入很多精力,哭得大声,笑得开心,没有得到满足时会激烈抗议。因为他们的感受比较深,交流比较强,所以能与他人建立深沉持久的关系。这种宝宝长大后可能是很热心的人。   5、整天想吃奶。高需求的宝宝不存在所谓的就餐时间。他们每两三个小时就会来一次长长的吃奶行动。这类宝宝很享受吃奶的过程,所以吃奶时间很长,吸吮也很久,断奶出奇地慢,一般到了两三岁还在吃母乳。   6、睡觉时间短,经常醒来。高需求的宝宝什么都需要比别人多,唯独睡觉不是。这类宝宝晚上经常醒来,白天也不会给父母太多打盹的时间。仿佛在身体里装了发条,永远有充沛的精力,所以在长大后会比别的孩子更耀眼,更优秀。 —————— 精力旺盛、爱动、不停地要抱抱要吃奶、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哭闹……这样的宝宝通常会被我们视作“闹人”、“难养”、“被惯坏了”,实际上,这类宝宝只是善于表达自己的高需求。宝宝的照料方法可参考如下: 首先,妈妈要懂得拥有高需求宝宝的好处。跟安静型宝宝比起来,高需求宝宝更容易让照料者明白他的需求,也更容易得到满足。因为没有宝宝不喜欢被拥抱被爱抚,只是有的宝宝不善于表达,如果妈妈误认为安静型宝宝就不需要同等质量和数量的陪伴那就错了。因此,一个能细心观察宝宝生活特性、了解自己宝宝的个性、积极回应或引导宝宝需求的妈妈才是合格的。 排除干扰,积极回应宝宝的需求。干扰往往来自某些好心提醒你的朋友。有种观念认为刻意冷落宝宝的哭声能让他明白他无法“控制”你,从而会让宝宝更独立。而这种观念早已被证实是错误的。倘若宝宝的需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应,会使宝宝产生挫折感,对其心理造成无法逆转和弥补的伤害,长大后也很难顺利正确地爱人和自爱。不要担心会惯坏宝宝,得到充足的爱和充分满足的宝宝一定会更阳光、更积极、更健康。 分清宝宝的需求,给予有效回应。回应积极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效。孩子一哭就以为是饿了,不停给孩子灌奶粉的妈妈也是不合格的。要先判断孩子是冷了、热了、尿布湿了?还是只是需要抱起来安慰?细心聪明的妈妈会很快与这个小家伙形成一种默契的相处模式,能对孩子的眼神和哭声快速反应,回应孩子的不同需求。 母乳喂养是满足高需求宝宝的重要方式。贴近妈妈的肌肤、听着在子宫里就熟悉的心跳,享受着甘甜的乳汁,会让宝宝很快安静下来。注意:按需哺乳,不要看表;尽量亲喂,不要用奶瓶代替乳房。 全身心投入跟宝宝的交流。一岁以内宝宝的大脑发育是非常快的,不要以为这个小人不会说话就什么也不懂,他分得清妈妈的笑脸、声音和语气。因此,多用温柔的眼神看着宝宝的眼睛,利用洗脸、穿衣服、换尿布等一切机会跟宝宝说话,多对宝宝笑、多亲吻他,给他唱儿歌等,都可以让这个小家伙开心。 多带宝宝到外面去。有个好建议是用背带把宝宝随时带在身上,去超市、散步都可以带着宝宝。一则可以增加母子相处时间、增进亲子依恋关系;二则新鲜的外界环境可以开阔宝宝视野,满足他的好奇心和旺盛的精力。 跟宝宝做游戏。除了在家陪宝宝做游戏,你还可以带他到早教班或游泳馆,游戏和运动都可以使宝宝更快乐、更聪明。此外,每晚睡前给宝宝做抚触也可以使宝宝舒适,身心健康。 和宝宝一起睡。有人认为大人跟宝宝一起睡容易压住孩子,实际上,妈妈的灵敏度是很高的。一起睡的好处是可以随时喂奶、可以及时观察宝宝冷热情况和病症,也能使宝宝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高需求宝宝看似很难满足,实际上当你给予积极有效回应后他是非常满足的。能让宝宝吃好吃饱都能做到,能让宝宝精神吃饱才是最重要的。大量事例证明,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宝宝更聪明、更自信、更独立、更爱与人交流。因此,爱宝宝的妈妈们,不要吝啬你的爱和拥抱,发挥智慧,尽情给予你的母爱,享受最美好的母子亲情吧。 需要注意的是, 18个月内尚未建立思维意识的小宝宝,是不会有无理需求的。但到了两岁左右,有了自我意识的孩子可能会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这时候就要多引导、多教育,不可一味溺爱。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评论
看看更多同龄妈妈的妙招

育学园app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