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园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

SharonSharon

发布于2017-12-18 宝宝1岁2个月11天时

「为什么要坐好?」 很多小朋友在家、幼儿园、车上总是到处乱跑,完全不受控,常常令跟在后面的家长身心疲惫。用老一辈的说法,小朋友“屁股是尖的”,根本坐不住。 有位深受其扰的妈妈来问我,“怎么让我家小魔王乖乖坐好?”其实除非过动儿,这问题不难回答。目前过动小朋友的比率约占7%到8%,可见九成以上的小朋友只是天性好动。 我更想了解的是,为什么一定要宝贝规矩坐好? 认为小朋友故意捣蛋? 不坐定就无法开展接下来的学习? 希望宝贝别给你惹麻烦? 担心影响到旁人? 还是想让宝贝学习教养,不然ta没坐好就像是我们没教好? 发现了吗,我们在意的不仅是 “坐定” 这个问题,也许还有很多心理包袱和莫名的焦虑,这才容易导致反应过激。 但你知道吗,好动的小朋友也许能量更大,创造力更强!这可不是我随便说说,科学人员有研究过的。 「随着身动,大脑也在飞速运转」 小朋友在4、5岁以前,注意力是由外界刺激主导的。窗外飞的一只鸟,地上爬的一只蚂蚁,都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好奇心一起,会到处跑来跑去。 因此,好动正是小朋友求知若渴的表现,也是引发学习原动力的源泉。游戏能促进宝宝生理、情绪、认知、智能与社会行为的发展。 到了4、5、6岁,小朋友才能把注意力转变为内在导向,也就是开始自己选择想要的信息,对冲动的控制能力也加强了。姐姐快4岁了,明显感觉她专心听故事、玩游戏的时间比小时候拉长了几倍。 爸爸妈妈可以心里先留个底,看大一点会不会好很多。如果还是坐不住,我们就要想下是不是本身活动不好玩。他们拥有无穷的想像力和好奇心,只要一无聊,就会想办法找乐子。要他们久坐不动,简直就是酷刑。 “我特别羡慕别人家亲子共读,可是我家儿子好像不爱看书。他一直想吃书,吃不到就乱跑。” 吃书、乱跑,都是在探索书本和周围。大多数小朋友都偏向以肢体活动的方式学习。亲身去体验,更利于他们吸收知识。不必执着于姿态,歪坐翘脚,玩玩具扯袜子,其实他们都在听。 有临床经验说明,让0~6岁学龄前孩子多活动,到了学龄时,他们更能稳定地学习。 「动一动,集中力提升12%」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曾经有项研究,他们把一个班小学生的桌椅统统换了,矮椅子改成高脚椅。期望让胖小孩别老坐着,改善肥胖问题。果不其然,小朋友上课时一下站一下坐着,不知不觉瘦了下来。 经过一年的追踪,除了减重之外,竟然还有个额外收获——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孩子们上课的专注时间,竟然增加了12%!当他们保持高度专注力时,他们会积极地发问,回答或回答。这样热烈的上课气氛,让老师和学生皆大欢喜。 很多人以为专心就是在椅子上坐正摆好,目光集中。其实不然。很多人在专心思考时,也会不自觉的抖脚,转笔。这样的小动作会让大脑的血液供应比较充足,类似“唤醒”大脑,集中注意,促进认知思考能力。 所以当姐姐骑着小车子在屋子转一圈再做一会儿手工作业,我都当她在用心忙她的。 「电力饱满,也许是种超常天资」 这里有一个真实故事。美国有个8岁的小女孩叫 Gillian 。她在教室常常坐不住,老师请妈妈来学校,建议她妈妈带去看下医生。 医生一边跟妈妈谈,一边观察 Gillian。Gillian 把手按在膝盖上,看起来很紧张。医生对她说,“ Gillian,你在这等一下好吗,我跟你妈妈去外面说会儿话。” 医生走的时候,打开收音机放起音乐。那个房间有那种单向玻璃,里面看不见外面,外面能看见里面。医生对妈妈说,“我们在这儿观察下你的女儿吧。”结果不到1分钟,小朋友坐不住了,开始摇摆,起身跳起舞来。 医生说,“ Lynne 太太,你女儿没有问题,她是跳舞的天才,你带她去上舞蹈学校吧。”妈妈听了医生的话。Gillian 去了舞蹈学校,像海豚找到大海,每天和同学一起快乐地跳舞。长大后她上了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又进了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后来她为音乐剧编舞,创作出了著名的 Cats(猫)和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歌剧魅影),这两部双双创下全球最卖座纪录。 她就是 Gillian Lynne,世界最著名最有钱的编舞家,每年收入2亿美金以上。如果不是医生懂她,不是妈妈顺其天性培养,她的舞蹈天份差点就埋没了。 这类的故事还有很多,美国游泳名将 Phelps 就是确诊的多动症。有些小朋友天生能量大,像是身上备有永久电池,电力饱满,不怕用完。仔细想想,我们不就是需要很多“坐不住”的人才吗?跳舞、运动、新闻.....都需要旺盛的活力。你那坐不住的儿子,说不定是在等你发掘的未来之星! 「父母的行为,会影响旁人感受」 然而最让爸爸妈妈有压力的,还是在公共场所。“不能吵闹,不能影响别人”的公共礼仪深入人心,小朋友乱跑怎么好意思。 其实如果我们先对自己宽容,放下“孩子不坐好,好尴尬,我真是不称职的父母”这样的执念,耐心坚定地引导小朋友,旁人多半也能体谅:“小孩子嘛,难免的” , “妈妈真辛苦” 。 如果看护者只是一味责骂,“你再动试试看!”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甚至严厉地惩罚,旁人也会被感染得不愉快,心想 “真是不会教” 、 “小孩子真烦人” 。 有些念头也许只是出于我们自己内心的迷思(比如旁人完全不能忍受小朋友)。把这种焦虑敲碎,告诉自己宝贝能表现得很好,只是需要我们的陪伴和帮助。 「怎么让小朋友坐住」 那么应该怎么帮小朋友坐住呢?我看到有些早教专家提倡行为训练…… 我原想这也太夸张了吧。后来有次去参加一个亲子阅读活动,有一位爸爸带着他2岁多的儿子,一进来就搬了张椅子让儿子坐下。每当小男孩想站起来,他便大力地把他按回座位。十几次之后,他儿子终于乖乖坐着直到下课。据说是其他游戏小组的老师教他的。 小朋友的身体和思维都极活跃,这样压抑天性,怎么能让他爱上阅读? 所以我建议在安全范围内都可协商。当宝贝变成脱缰的小野马,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尽可能探索这片草原。也要教宝贝识别哪些“动”会让别人不高兴,哪些不会影响到别人。 对于小朋友来说,“好不好玩”最重要。外出前我们可以准备小朋友最喜欢的安抚玩具,贴纸、画画本之类,提供宝贝需要的感官刺激。多多和他们互动,比如玩拍手,猜谜语,唱歌,让宝贝不至于无聊。 在家读绘本时,不妨试试看找出多样的阅读方法。说到有趣的情节就放大或压低声音,勾起宝贝的兴致。 爸爸妈妈安排活动,最好是动静交替。比如跳完舞后,洗个澡休息一下,再陪宝贝阅读或下棋。 美国一个研究把200多位幼儿园以及低年级孩子分成两半,一半在上学之前先去跑步、踢足球等等,运动30分钟后再上学;另一半则安静地绘画,在桌上做手工,以此开启一天。三个月后结果显示,那些早晨大运动的孩子,专注力、情绪控制、过动症状都比后一半的小朋友有明显的改善。释放了多余的能量,小朋友自然如释重负,变得沉稳了。 另外,我们平时可以有意地训练他们的控制能力。 比如玩 “123木头人” 、 “红绿灯” 的游戏,让他在放纵自我的时候有觉知力,能对自己喊停。相当于让大脑不断练习 “踩油门” 、 “刹车” 的动作。 或者设置简单好玩的控制动作,用击鼓声提醒宝贝站起来,口哨声制止喧哗或危险动作。 再有,不一定每次宝贝呼喊吵闹,妈妈就要立刻满足要求。冷静地告诉宝贝,“妈妈在做饭,再等一下。”一次次练习,宝贝会慢慢理解急躁解决不了问题,练习情绪稳定地等待。 🚤 我也常常惊讶于我家姐姐一天能完成的事,玩游戏、唱儿歌、跳舞、楼上楼下穿梭、蹦蹦跳跳地散步。小朋友们总是蠢蠢欲动,活力就像自来水源源不断,可以随时释放。 但如果你和宝贝需要一点点帮助,也许这篇文章里提到的这些能够让你安抚自己,适时放手,识别宝贝的优势,或运用一些小技巧来应对。我相信小朋友屁股底下长的那颗钉子,终究会变成他们探索学习时的**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评论
看看更多同龄妈妈的妙招

育学园app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