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园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

睿睿妈妈Any

发布于2018-10-02 宝宝1岁2个月18天时

整理一段《美国儿科学会健康育儿指南》 中婴儿和儿童常见症状:行为问题,希望对宝妈遇到这个问题可以有所帮助。 症状: 婴幼儿在会说话之前会用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孩子的个性和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构成了孩子的部分行为。你对孩子的回应,你的家庭状况和任何的应激源,正面或负面的强化,基因还有其他的生活经历,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良好的纪律是一个框架,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举止得体。稳固的养育关系和安全的环境,能够培养孩子的韧性和力量以应对挑战。 孩子大多是通过模仿别人或观察大人还有其他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形成自己的行为。当父母用尊重和善良对待家人和外人,就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但是当父母行为刻板、妒忌、暴力,就会树立坏的榜样。还有电视和电影里的暴力镜头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请记住,一个年龄阶段能够被接受的行为,在另一个阶段或许会让人忧心。比如说,情绪失控发生在“可怕的2岁”时,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发生在学龄儿童身上就会让人担忧。无论何时都不能接受的行为是,孩子伤害到自己、家人或其他人,包括动物和财产。如果孩子很顽皮,遇到麻烦他也许会哭喊着寻求帮助。然而,常常被忽略的是过分顺从的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和急于取悦别人往往也是问题的征兆。 “正常”的行为也因家庭传统而异。例如,某些文化群体会让孩子坦率直言,这会让其他一些群体觉得不合适。一些孩子无力自控,因为父母没有设置什么权限。然而,还有一些孩子的行为方式,反映出发育迟缓或其他问题。至少,应该教会孩子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情感。给孩子列出得当行为的详细指南,但是不要做出不合理的要求,使他处于没有做好准备去应对的境地。给孩子贴上标签,往往会导致他们自我实现预言的发生。重要的是孩子的总体行为方式,而不是当孩子疲惫或过度兴奋时偶尔的失误。 如果孩子有下列症状,请咨询儿科医生: 1.行为方式比同龄孩子显小。 2.反抗你,打你,对合理的要求或规则无反应。 3.对事情反应过度,无法平静下来。 4.完全没有安全意识。 5.威胁别人,对动物很残忍,玩火,破坏财产。 6.情绪波动,学校问题,失去朋友,饮酒或服用毒品,或存在自尊问题。 注意! 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时处理,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孩子得不到帮助,他的行为问题最终会发展成品行障碍和潜在的情绪问题。 用正面管教来规范行为 长期的正面管教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孩子调整情感和行为,鼓励孩子做出期望行为的最好方式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可以通过一对一交流、互动这样的定期活动,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来加强得体的行为。与负面管教不同,负面管教是把东西从孩子身边拿走以减少不恰当的行为,正面管教是用表扬和鼓励来奖励孩子的好行为。 随着孩子的成长,用正面的语言和孩子交流你所期待的行为方式是很重要的,比如“我喜欢你和你的妹妹好好相处”,或者“你把玩具收起来了,谢谢你帮忙保持家中的整洁”。 当孩子做错事时,尽管你会非常生气,但千万不要打他。更好的方法是让他独处(time-outs):当孩子做错事时,让他在安静的地方待几分钟,远离大家、电视或书本。当独处时间结束后,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他的行为不被接受。 虽然独处在约束孩子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正面管教。记住,纪律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孩子遵守规则,而不是惩罚。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评论
看看更多同龄妈妈的妙招

育学园app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