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园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

懒杨杨的迷妹

发布于2018-11-22 宝宝2岁3个月24天时

阅读“ 还把屎把尿呢?赶紧停下来! ”后,写道:

给孩子把屎把尿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把屎把尿的动作虽然不会影响孩子的脊柱发育、髋关节发育,也不至于导致肛裂、脱肛,但是成人在孩子无法配合的时候强行把屎把尿对孩子如厕自理并没有什么帮助,其好处顶多可能是省下一些纸尿裤,少洗一些布尿布罢了。 很多人认为如果观察到孩子的排尿排便信号,就是掌握了孩子的排尿排便规律,按照孩子的如厕意愿辅助,与通常所说的把屎把尿是少了点儿强迫意味,但实际上对日后如厕自理的帮助依然不大,因为如厕自理是指自己感知并控制大小便,而把屎把尿则不是。  实际上小婴儿的生理还没有发育完全,一旦膀胱和肠道充盈,就会反射性地随时排空。所以,宝宝要等到逐渐发育成熟之后,才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正在排尿或者排便,这通常要等到18月龄左右(可能会稍早也可能会更晚)。然后,他需要一些时间去熟悉排便或排尿前的感觉,并且产生生理上的控制力,这通常要等到2岁半左右(当然,可能稍早也可能稍晚一些)。  当宝宝对充盈的膀胱和肠道有了一定的控制力,就可以培养他逐步使用坐便器的习惯和意愿。在宝宝尚未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之前,进行如厕训练毫无意义。研究表明,18月龄甚至更早开始如厕训练的宝宝,通常4岁时才能完全脱离尿布,而2岁左右开始如厕训练的宝宝,通常3岁左右都能完全脱离尿布。(以上数据是统计数据,每个孩子有早晚有差异,切勿统一对号入座) 一个正常人排尿的生理过程是这样的 当肾脏生成的尿液经过输尿管运送到膀胱储存,膀胱储存到一定的容量时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 当尿液的压力刺激位于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由牵张感受器发出的排尿信号经周围神经系统传导至大脑皮层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该指令到达膀胱,膀胱逼尿肌收缩,引起尿道括约肌松驰,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在排尿时腹肌和膈肌的强烈收缩,也能产生较高的腹内压,协助克服排尿的阻力,直到尿液排泄为止。 1岁~1岁半才能养成主动控制排尿的能力 但是小婴儿的膀胱黏膜柔嫩,肌肉层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埋于膀胱黏膜下的输尿管短而直,抗尿液反流能力差易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 由于膀胱储尿功能差,而且小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不能刺激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向大脑排尿反射中枢传递排尿的信号。 随着年龄的增长,此段输尿管增长,肌肉发育成熟,抗反流机制逐渐增强。5~6个月后条件反射逐渐形成,在正常的教养下,1岁~1岁半可以养成主动控制排尿的能力。 频繁地“把尿”, 违反了宝贝生理发育发展的过程 频繁地“把尿”,多次小便,膀胱储存尿的功能和排空的功能就得不到锻炼,违反了宝贝生理发育发展的过程。 而且“把尿”还会引起宝贝的反抗,尤其是一些家长往往在宝贝夜间深睡眠的时刻拽起宝贝就把尿,更容易引起宝贝的反抗。 1岁以后,多是在1岁半以后,随着膀胱储尿功能和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发育完善,在训练宝贝排尿就比较容易进行了。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评论
看看更多同龄妈妈的妙招

育学园app

看今日推荐知识,收听崔医生语音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