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克”、“不要这样”...带孩子这件事,真的跟老人讲不通吗?

“食物相克”的说法由来已久,孩子的辅食通常是各种食材的“混合物”,万一“相克”的食物碰到一起,会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而这一期《不简单的辅食》就提到了的“食物相克”的问题↓↓

一看到这个标题,我二话不说转发给了小伙伴曼姐。

关于“食物相克”,她真的是太有想说的了~

孩子出生之后需要老人的援手,可是同一屋檐下的两代人,思想、生活方式的差异,也曾让曼姐苦恼不已。

她从苦恼、生气,再到一步一步的和解,每一次的观察和反思,都代表了育儿路上一点一点的小进步。

小编完整记录了曼姐的讲述,也许她曾经的经历,就是你现在正在困惑的——

            

01“食物相克”大战

blob.png

孩子刚添加辅食那会儿,是我第一次跟婆婆发生巨大冲突的时候。

虽然在之前我就已经看了不少书,添加辅食的重点技巧已经牢记在心,可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却总是手忙脚乱。

XX食材到底能不能给孩子吃?

“面粉适量”?“适量”到底是多少啊?!!

为啥说的好好的蒸15分钟,我蒸出来就跟说好的不一样?

为什么孩子今天死活不肯张嘴吃辅食?

到底哪里不对?

......

            

我还是个急性子,孩子刚开始辅食接受度不太好,自己做辅食又磕磕绊绊。

那时候的我焦虑的简直要冒火了,眼睛里除了“辅食”、“吃”什么都看不到了。

可就是这种时候,婆婆还要来“添乱”。

比如,我给宝宝吃了西红柿粒粒面,绝对不许再吃黄瓜,原因是“西红柿、黄瓜相克,一起会损失维生素C”。

第一次,忙乱的我实在顾不上科普。

去掉就去掉吧。

再后来,给宝宝做了菠菜豆腐煲,婆婆坚决不让吃。

原因很简单,很多“养生大师”都说了,“菠菜和豆腐相克,豆腐里面有钙,而菠菜里含草酸,两者一起吃会形成草酸钙容易得结石”。

无论我怎么解释“吃菠菜时提前焯一下水,就会减少菠菜里的草酸含量,能够降低草酸钙的生成,这样就提高了豆腐中钙的利用率”,婆婆就是不肯让孩子吃。

可是那时候孩子已经饿了,我也累得不行,实在不想再给孩子另做一份,再加上婆婆死活不肯接受任何辟谣,几处事情凑在一起,“怒从心头起”,我第一次对婆婆发了大火。

也第一次“见识”到了两代人认知上的不同造成的巨大冲突。

            

尽管后来我老公也从中帮忙“斡旋”,跟婆婆辟谣了很多事情,也下载了你推荐给我的育学园APP,我也带婆婆学着去跟APP里其他家长交流,可是那次冲突,无论是给我,还是给婆婆,都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紧接着,到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我跟婆婆又有了第二次冲突。

               

02 总是“不要”,怎么认识世界

blob.png

孩子刚学话那会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现他的口头禅竟然是“不要”!

晚上下班回家,跟他玩会儿游戏,他是不是就在胸前晃晃销售,一本正经地说:“不要不要不要……”

刚开始我没反应过来,以为他不喜欢这个游戏。

后来才发现,孩子这个动作,活脱脱就是他平时捣蛋时奶奶的样子!

孩子在沙发上爬上爬下,婆婆第一时间抱下来,“太危险了,不要”;

去公园,孩子想挖沙子,婆婆赶紧抱走,“这么脏,不要”

……

          

我突然明白育学园APP里一位妈妈说的:

少给孩子说“不要”,免得孩子不知不觉变得不敢冒险,将来对人生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凡事规规矩矩的。

           

我开始变得焦虑,这个世界对孩子来说很有趣,但这种过分的紧张很可能切断了孩子通往更多可能性的路。

这一次,我正式“约谈”了婆婆,而且身体力行:

孩子想爬高高,我保护他;

孩子想想挖沙子,我陪他一起挖……

尽管婆婆有时还会唠叨一句“小心”、“别弄太脏了”,但慢慢地,伴随着孩子越来越响亮的笑声,婆婆的阻拦渐渐也少了。

真正让我跟婆婆和解,其实还是因为我仔细观察了她带孩子的一些小事。

03奶奶的一天

blob.png

7:00AM:

起床,婆婆带孩子在阳台采摘蔬菜(都是婆婆抽空种的)。

7:35AM:

早餐时间,婆婆会在楼下拿着孩子最心爱的猪猪包念叨:慢慢走,迈左脚,对,就是这样,小心点。

8:00AM:

孩子抱着小熊说,熊熊喂奶奶。

婆婆说:“来,one、two、three,张嘴啦~”

8:35AM:

孩子跑下楼:小熊,要洗。于是婆婆笑着接过换下来的睡衣,洗了起来。

12:45AM:

孩子的午饭有个大鸭腿。

她给她准备的鸭子,炖了一上午。

13:40PM:

孩子终于午睡了。

从6点起来忙碌的她,在沙发上看看微信,和朋友们聊聊天,累得睡着了。

15:30PM:

小区里有水池,婆婆挂着画板一边追着孩子到处跑,一边说:“没有大人在不可以下水,想游泳吗?好,明天去游泳馆游泳啦~”

19:05PM:

孩子说:走走走,下楼。

于是,婆婆匆匆吃好饭,带她出去逛逛吹吹风。然后拎着一盒酸奶回家。

20:55PM:

孩子终于累了,开始洗完澡,吃完奶,听完故事。

22:00PM

到十点,终于结束了。

             

这一天,我才知道,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知道什么是菠菜、小葱、辣椒、西红柿。为了给孩子能吃上放心蔬菜,她一点一点地学着阳台种菜。

这一天,我才知道,孩子每次醒来玩一会就能吃上他最喜欢的猪猪包是有原因的。为了这个猪猪包,她6点就起床。

这一天,我才知道,不是天生就会数数,也不是天生对小动物友好的,要一遍一遍地教,一点点地感染。

这一天,我才知道,孩子像模像样得给爸爸洗袜子原来是潜移默化的,每天穿得干干净净是因为一旦脏了就第一时间洗了呀。

这一天,我才知道,孩子会说DUCK,是因为每次吃鸭子的时候,都要教一次。DUCK,鸭子,好吃。

这一天,我突然理解了婆婆。

blob.png

我知道,她已经60多岁了。

因为想让她的儿子、儿媳轻松一些,再轻松一些,接下了照顾孩子的艰巨任务。

这几年我也认识了很多带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很多人说,老人带宝宝最主要的缺点是溺爱。

错了错了啊!

他们最主要的困难是体力不支。

我儿子跑来跑去、跳来跳去,婆婆既担心磕碰,又怕自己保护不好。

他们知道孩子就是这个样子,但他们老了,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斗”不过一个精力旺盛的孩子了!

孩子哭闹着想吃糖,好吧,别闹了……

孩子哭闹着想玩手机、想看电视,看吧看吧,看汪汪队,别哭了……

老人之所以会打破底线满足宝宝们的需求,有时候可能只是希望他们安静下来。

因为满足宝宝欲望比控制宝宝情绪更容易,更省力气。

他们只是老了。

婆婆帮我带孩子这3年,一开始我也是迷茫、生气,甚至愤怒,愤怒说了多少遍都不肯听我的,愤怒无论怎么解释她都有各种“理论”。

我生气的时候,忘了婆婆只是来“帮”我带孩子,而婆婆有时候过度的关心,又让我觉得压力倍增。

可是仔细回想,我发现,哪些矛盾、不理解,不是我们之间有何“深仇大恨”,而是对孩子的好方式不同。

婆婆的付出和劳累是实实在在的,孩子的健康快乐也少不了她的努力。

有问题、有矛盾、有冲突,其实都是不理解。

把婆婆拉近育学园家长们中间去,是我做过最正确的事,跟各种各样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儿媳妇们的交流,让我和婆婆都学会了有事互相沟通,有不一样的理念先搁置,再讨论。

毕竟,对孩子的爱,我们都是一样的。

blob.png

别说老人了,就是夫妻两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有可能会产生巨大分歧,更何况上一辈的父母呢?

全家人的理解+信任+学习,才是我们照顾孩子真正的“万能公式”啊!

你还记得视频中崔大夫对于“食物相克”是怎么解答的?关于老人带娃,你有什么想说的?能理解老人们的“隔辈爱”吗?

看完视频和文章,一起来说说你的感受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