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诱因多,婴儿期较儿童期更多见

心力衰竭在胎儿期即可发生,婴儿期较儿童期多见。本病的常见病因包括: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川崎病、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肾炎等。另外,贫血、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心律失常、心脏负荷过重等都是儿童心衰发生的诱因。

年长儿心衰主要表现为乏力、劳累后气急、食欲减低、腹痛和咳嗽。安静时心率增快,呼吸浅表、增速,颈静脉怒张,肝脏增大伴有压痛。病情较重者可有端坐呼吸、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并伴有水肿,尿量减少。心脏听诊常可听到心尖区第一心音减低和奔马律。婴幼儿常见症状为呼吸快速、浅表,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水肿首见于颜面、眼睑等部位,严重时鼻唇三角区青紫。

除临床诊断依据外,胸部X线、超声心动、心电图检查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也有相应帮助。

心衰时,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可以减轻心脏负担,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即使没有发绀,供氧往往也是需要的。饮食上选择容易消化及富含营养的食物,限制水、盐的摄入。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洋地黄类药物仍为儿科广泛应用的强心药物之一,但应用时注意根据不同情况调整剂量,以防药物过量引起中毒。利尿剂可以减轻水钠潴留,亦为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血管扩张剂在治疗顽固性心衰上也取得了一定疗效。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