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看手机、打人、乱扔东西?这件事做不好恐影响孩子一生!

可能大家都有集体遛娃的经历,往往遛着遛着就遛成了批判大会:

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啊......

遇到什么事都爱哭啊......

喜欢打人啊等等等等......

反正怎么教都没用。

最后的结论是——现在的孩子真是管不了了!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么多让你头疼的毛病呢?

虽然有点扎心,但小园子还是要勇敢的说出来,这原因估计还得着落在家长自己身上

                

听了这话,家长们肯定会很不服气!

“我可是一直教育孩子要有礼貌,要遵守规则的”。

当然,谁也不会故意教孩子不好的行为,但你的“教”是不是能起到作用,这个问号就大了!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你的脾气秉性,待人接物都会不经意间从孩子的一举一动中投射出来。

所以来看看家长们都是怎么“做”的吧!

 

家庭A的疑问:

孩子为什么总对老人不礼貌?

妈妈一直很奇怪,自己的孩子总是会对姥姥大声嚷嚷,很不客气。

无论什么事遇到是姥姥阻止就会激烈反抗,可对家里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大的反应。

            

后来作为旁观者的爸爸提醒她,平时妈妈自己和姥姥说话的时候,语气也非常急躁。

妈妈虽然很将信将疑,但后来还是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一段时间后孩子果然有很大改观。

                

          

这个例子其实很典型,在礼节问题上,每个家长都不会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但为什么同样的要求,却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因为虽然你在教,但你做的和教的不一样。

             

就像上面的妈妈A一样:

我们绝大多数成人在和家庭成员交流时,因为长久以来随意惯了,

所以,不会太在意自己的态度,特别是和父母交流时会更加任性和没有耐心。

             

这一切看在孩子的眼里,就相当于告诉孩子:

首先,礼貌不用一直维持;

其次,这个特定的人是可以不用尊重的。

               

孩子并不是电脑,你输入什么就会按照既定的程序逻辑返回什么。

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当遇到事实和被灌输的道理不一致的时候,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总结,在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结果。

            

比如:

孩子爱看电视!

那家长自己平时玩游戏、看手机的时间是多少?

孩子乱扔东西!

家长的物品衣物真的总是各归其位吗?

孩子爱动手打人!

让孩子不能动手打人,家长却总是暴力管教或用拍打当玩闹?

......这所有的行为背后,其实都能找出大人的影子,

所以“言传”只是最基础的环节,“身教”才是根本。

              

家庭B的尴尬:

孩子为什么自私又霸道?

         

家人最头疼的就是孩子的脾气,不论在哪里,孩子总是表现的非常霸道自私。

只要不满足他的要求,就会大吵大闹不可收拾,直到达到自己的目的才会停下来。

                

原来,孩子小时候,每次犯错误或提要求,家长虽然也会告诫或教育,但基本属于轻描淡写,并不会有强制性措施,而且经常是以妥协结束。           

这个例子里的情况应该也不在少数,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委屈:自己明明有管教,为什么孩子会偏偏反着发展。

         

                

这就要问问你的潜意识了: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偶尔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作出过分的行为时,你的心里是不是想着“孩子还小,这次就算了”或者“小孩子嘛,别人能理解”。

既然如此,也就说明有些规则在你眼中也并不是那么不可打破,或者说轮到自己身上并不是非遵守不可,难道这不能理解为一种自私吗?

               

孩子是不会掩饰自己的,他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

在经过试探后发现,事情有利于自己时打破规则也能被接受,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唯我独尊,非达目的不可。

             

家长内心的那一点点私心,在孩子这里被真实的放大了,这难道能全怪孩子不听话吗?

所以当你管教孩子的时候,先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

             

遇到必须遵守的规则被破坏时,家长浮于表面的管教是没用的,你无关痛痒的一句“这样不好”或者轻飘飘的一句“你看这孩子真不听话”在孩子听来是“没什么关系”的代名词,是认可的表现。

你需要做的是直视孩子的眼睛,温柔而坚定的告诉他“这样不可以”,并且用行动直接阻止孩子的行为,让孩子体会到这样的规则是不可以打破的,而妈妈/爸爸这次的管教也是不可以商量的。

                         

教育隐藏在日常生活的时时处处,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和性格影响,是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完成的,而不是简单的“我告诉,你接受”。

孩子内心体会到的东西,永远比你塞进他脑子的东西要来的深刻。

所以任重而道远的爸爸妈妈们,前路还需多加油哦!大部分“熊孩子”都是来源于“熊家长”,你同意吗?

                

你的孩子有什么让你不理解的小缺点吗?

你曾经遇到自己的坏习惯被孩子模仿的情况吗?

在纠正孩子缺点或教导孩子行为的时候你有什么有效的方法?

来下方添加妙招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