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撒谎”,原来是记忆扭曲惹得祸

小小年纪就开始“撒谎”,虽然稚嫩的“谎言”能够被一识即破,但是仍然让家长不免感到特别惊慌——家里人并没有做出什么不良的榜样,这项不良技能孩子怎么就自行获得了呢,到底是受了谁的影响?

其实,对于两岁多的孩子说出的“谎言”,父母大可不必如此惊慌,更不用着急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而严加管教。因为实际上,孩子可能并非有意要编造谎言,只是他的记忆发生了建构性的扭曲。

听起来有些难以理解?别急,我们先从记忆说起。记忆是一种心理体验,被认为是我们对过去的事情的真实表征。听起来记忆很可靠?其实也不尽如此,即便是成年人,也会时常有“记错了”的情况发生,对于孩子来说,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就更高了,而且“错”得可能更严重。比如孩子可能把想象的事情当成是真实的,把听到的当成是看到的,把发生在地点A的事情当成是发生在地点B的。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孩子前额叶的发育还不完善,而前额叶在确定心理体验来源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孩子的记忆特别容易出现扭曲和受到各种暗示的影响。例如,孩子可能混淆着他自己的经历和其他人的经历。

看到这里,家长也许就能够明白,孩子口中的“谎言”其实与成人世界里定义的谎言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也就无需担心,更不用一一批评指正。如果孩子说出了与事实不符的话,家长只需要附和着:“啊,是吗?”就可以了。

不过,需要提醒家长的是,研究表明,孩子极少虚构关于虐待的记忆,即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在没有成年人暗示的情况下,也能够比较准确地说出自己经历的关于虐待的事件,并且在叙述过程中,只会出现遗漏,并不会添油加醋。因此,如果你听到孩子诉说了自己经历的创伤性事件,不要认为这只是“小孩子在瞎说”,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