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有这些表现时,才算是“会走”!

宝宝会走了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件再兴奋不过的事情,为了这一天尽早到来,一些心急的家长会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更进一步:把孩子放在学步车里向前挪腾两步、扶着孩子踉踉跄跄地向前走两步……然后,沉浸在宝宝会走了的快乐里。

其实,上面的情况中孩子远非真正意义上的“会走”,真正意义上的会走应该是没有外界辅助的,是孩子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并且能够由其他姿势自如地切换到走、然后再由走自然地切换到其他姿势。比如,孩子原本是坐着的姿态,能够自主地站起来,走两步,而后能够停下来,坐下来或者蹲下去,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自由变化过程,才说明他真正的“会走”了。

有人会说,“孩子越早学会走路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大运动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宝宝在学步之前需要经历趴着、抬头、坐、爬、站,这5个环节,来不得半点跳跃。学习这五个环节的同时伴随着四个生理弯曲的形成:抬头需要颈前曲、坐需要胸后曲、扶着站需要腰前曲、走需要骶后曲,只有这四个生理弯曲从上到下都形成后,宝宝才能走得更稳。

特别需要提醒广大家长的是,大运动的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事,不是家长人为的训练和干预就能走捷径的。如果家长不考虑实际情况,跳跃式地要求孩子,将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孩子中间环节还没有做好,家长就过早地让孩子站立或行走,有可能会影响宝宝脊柱的发育,再加上肌肉力量不足,宝宝不得不撇开脚和腿来保持平衡,这种不当的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O型腿、X型腿,内、外八字脚等问题。

所以,关于孩子走路这件事,家长要做的就是放平心态、顺其自然。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