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注意!孩子体重长得慢?这个原因一定不能忽视

“把科学育儿的知识讲成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

哈喽啊,又到了我们“育学园故事”的时间了。

 

大家好,你们的可乐妈又来了,我这周依然跟着崔大夫出诊了。

这次跟诊我发现了一个咱们妈妈们特别共性的问题,就连我自己带可乐的时候也犯过这样的小迷糊。那就是孩子吃饭吃得挺多的,食材也足够丰富多样,可为什么孩子老是不长体重呢?

在跟完诊之后,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专门又去做了功课,简单给大家总结了一下。

  

01

一般来说,造成孩子体重增长缓慢的常见原因有以下3个。

疾病状态

比如孩子消化吸收不良,或者有其他的疾病等。

2 绝对进食量不足

我这么说吧,就是比如说因为孩子挑食啊,不爱吃饭啊等等,导致孩子吃的就比正常情况下要少。

3 相对进食量不足

这个不太好理解,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就是说,孩子虽然吃了很多,但是只是看着多,营养是不够的。

   

02

接下来,我就按照上面这个逻辑给大家讲故事啦。

来看诊的孩子一岁半了,现在早晚都能喝80ml的奶,然后一天三顿的饭。妈妈担心的就是,孩子吃的挺好的,饭量也不少,也不怎么挑食,可体重长得就是特别慢,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自己带过可乐,她要是吃喝拉撒有什么异常了,我自己捉摸不清原因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害怕她是不是生病了,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家长的心情。

不过好在经过崔大夫仔细地问诊和查体,孩子很健康,并没有其他疾病。

所以,第一个疾病原因排除了,我也跟着偷偷松了口气。

  

03

接着崔大夫开始询问孩子每天的饭量。

除了早晚喝的奶以外,孩子的饭量还是不错的,但是怕妈妈不知道怎么描述,崔大夫就让妈妈说说看诊的前一天给孩子吃了什么。

妈妈说,早上吃了一颗鸡蛋,一小块烙饼。中午吃了一个海参,还有5个饺子,饺子馅儿是青菜、虾仁、鸡蛋和木耳的。晚上吃了几块山药和一些绿叶菜。上午下午各吃一顿水果,今儿吃了猕猴桃火龙果和草莓。

妈妈一边说我一边默默地在心里数,数完之后忍不住偷偷感叹,孩子吃的好丰富啊!光是一天就吃了这么多种食材。

顿时觉得人家这才是吃饭,可乐那只能叫果腹。

  

04

除了感慨孩子吃的食物丰富以外,我还想不明白的就是,孩子都吃的这么丰富了,为啥还不长肉呢?

这也就是崔大夫接下来要说的,相对进食量不足。

意思就是说虽然看着孩子吃的量很多,但是其中的营养或者能量其实是不能满足孩子生长所需的。

我也想不到一个合适的例子,就拿可乐喜欢吃的棉花糖来说吧。那个棉花糖看着比可乐的脑袋还大,但如果你把它捏扁了,也就是小小的一坨。再说白点,它就是一小勺子糖粉。

说到这个层面上,崔大夫问的就比较细了。

崔大夫问:“那平时给孩子吃米饭、面条、馒头这些食物吗?”

妈妈说:“吃的,这些都吃。”

崔大夫顺着妈妈的话继续问:“那这些粮食类的食物孩子吃得多吗?能占到孩子每顿饭的一半吗?”

妈妈说:“到不了一半。我不想让他吃太多米饭面条,我是想尽量让他多吃点蔬菜水果,您不是一直提倡食材丰富吗?吃米饭太占肚子了。”

 

05

等妈妈把她的顾虑说完了,崔大夫才耐心地解释道:“给孩子吃饭,粮食类的食物要占每顿饭的一半,食材丰富是很重要,但是食材之间的比例也很重要。我们现在是想让孩子长肉长体重,要多吃粮食类的食物才能长肉啊!”

妈妈的表情有点茫然。

崔大夫又说:“我这么说吧,咱们成人减肥的时候,害怕长肉,就少吃主食,多吃蔬菜。为什么呀?就是因为主食吃多了会长肉会胖,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现在的目标就是长肉。你仔细想想,你现在给孩子吃的食物,都是蔬菜水果占得比例大,粮食类的食物占得比例小,是不是有点像咱们成人减肥时候吃的食物?”

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但道理都懂,妈妈依旧是很担心:“可他要是吃太多主食,那蔬菜水果什么的就吃的少了,会不会饮食不均衡,缺乏营养素啊?”

崔大夫又说:“我们说食材丰富,不是说每种都吃很多,孩子一半的饭量吃粮食类的食物,另一半饭量可以继续吃丰富食材的其他食物,不过量可以比平时减少一些。这样不就可以了吗?”

  

可乐妈笔记

这次跟诊又学到了新知识,那就是“相对进食量不足”。

所以,大家在平时也要多留意一下,看咱们给孩子吃饭的时候,粮食类的食物有没有占到孩子总饭量的一半?

其实包括我自己在内,有时候也只是注意到了让孩子吃得种类丰富一些,生怕他会缺了什么营养素,而且我们有时候会觉得米饭、面条这些食物又占肚子又看着没什么营养,总觉得种类繁多的蔬菜水果更有营养。

但仔细想想,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食材丰富的同时也要注重比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健康康地长大哦。

 

想了解更多孩子体重增长缓慢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首页搜索体重,你想了解的知识,这里都有!

  

你看多了严谨科学的育儿知识

却很少读过这么有温度的故事

这里有哭有笑有感动。

这里有血有肉有灵魂。

这里,是育学园。

这,才是育学园

 

错过以前育学园故事的小伙伴,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