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秋季腹泻又来了,护理和预防,这3点你必须要知道!
秋季一到,很多家长朋友们就开始担心秋季腹泻的问题了。
与普通的拉肚子不同的是,秋季腹泻往往起病急、症状重、覆盖范围广,几乎可以影响到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也正因如此,让许多家长惶恐不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秋季腹泻的起因、症状、预防及护理等全方位知识,让家长朋友们能够心里有底,早准备、早预防、并积极应对。
秋季腹泻,是一种病毒性胃肠炎,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而引发的,属于自限性疾病。
高发于秋季,也就是每年的10月和来年的2月,因此被称为“秋季腹泻”。
几乎5岁以内的孩子都受到过感染,其中6个月-2岁的幼儿症状相对严重,易出现严重腹泻,并伴有呕吐、发烧等症状,若护理不当还可能引发脱水,继发乳糖不耐受、过敏等问题。
怎么做,才能预防宝宝秋季腹泻?
有效的预防方法则是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并降低外界环境和家人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播传染孩子的可能性。
我们先说说怎样通过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轮状病毒。
在我国,轮状病毒疫苗是为6个月到5岁的孩子准备的,从宝宝6-9个月开始吃,吃一次有效期是一年。由于轮状病毒疫苗是减毒、重组的活疫苗,因此宝宝吃完后,可能会出现轻度腹泻的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必担心。
有家长可能会问,是不是宝宝服了轮状病毒疫苗,就不会发生秋季腹泻的问题了呢?
其实不是的,因为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只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几率,但并不能保证做到100%不被感染。但即使出现感染,病情也会较轻,病程也会缩短。
接种疫苗后,首先从宝宝本身就建立起了一到防线,剩下的就是我们家长要从家庭环境入手,做好预防措施,具体怎么做呢?
在秋季腹泻高发期,家人回家之前,应先多呼吸下外面的新鲜空气,以此来稀释呼吸道内可能携带的病毒浓度。回到家后,也要先洗净双手,更换衣物,再接触宝宝,以减少可能携带回来的病毒细菌。
此外,家里要每天开窗通风换气,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病毒浓度,并获得新鲜空气。
宝宝患了秋季腹泻,该怎么办?
首先家长要初步判断,宝宝到底是不是秋季腹泻?
如果前期宝宝有轻微感冒症状,例如流鼻涕、咳嗽、发烧,然后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且这个过程反映为“先胃后肠”的顺序,也就是先在胃部引起呕吐,再到肠道引起腹泻,若宝宝的大便是稀水状,多半可以判断是病毒性胃肠炎了。
而具体是那种病毒引起的,则需要留取大便样本到医院进行化验,通过检查抗原。
其次,在排查病因的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以下三点护理措施:
1.不要擅自乱用药
病毒性腹泻是自限性疾病,不需要药物治疗,通常5-7天就能自行修复。但很多家长看不得宝宝受罪,就给宝宝吃止泻药,甚至抗生素。
但其实,腹泻是排出病毒和毒素的途径,若盲目止泻,就会导致病毒滞留在肠道内。
而正确的做法不仅不是止泻,还要在疾病早期呕吐阶段诱导腹泻,因为腹泻可以帮助宝宝将病毒快速排出。
比如可以使用肛栓帮助宝宝排便,你会发现呕吐也会有所缓解,更有利于宝宝补水和进食,帮助缩短病程。
另外,很多家长还会给宝宝使用抗生素,但其实抗生素对病毒感染不仅无效,还会损伤肠道菌群,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2.积极预防宝宝脱水。
宝宝在呕吐和腹泻的过程中,会快速流失水分,很容易出现脱水问题。
因此需要及时补水。但这可不是简单的喝水,而是要补充含糖、盐及电解质成分的口服补液盐,并少量多次的补充。
为了预防这期间出现脱水,家长可以给宝宝喝一些用米汤。具体做法是先把水烧开,把洗净的大米放进去,煮15分钟后关火,取上层清汤给宝宝喝。
3.不要“禁食”,而是要进食
很多家长觉得宝宝呕吐腹泻了,就停止辅食,只喂母乳或配方粉,但其实这样做弊大于利,因为可能会导致宝宝营养摄入缺乏,更不利于病情恢复,正确的做法是在宝宝能够接受的情况下,继续正常进食。
宝宝在呕吐和腹泻的过程中,会导致小肠粘膜损伤,在此期间,如果小宝宝进食母乳或配方粉,奶中的乳糖无法被消化吸收,就容易引起乳糖不耐受,甚至继发乳糖不耐受性腹泻和牛奶蛋白过敏等问题。
因此家长需要注意,在每次喂母乳或配方粉之前15分钟,要先给宝宝服用乳糖酶。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宝宝腹泻期间,胃肠道正常菌群会遭到破坏,因此当宝宝腹泻逐渐好转后,家长可以给宝宝服用1-2周益生菌,作为辅助治疗,帮助宝宝快速修复肠道损伤。
具体益生菌的服用方法,可以参考崔医生语音栏目《得了秋季腹泻,教你5招护理不再慌》
最后,在宝宝生病过程中,若出现任何异常现象,家长觉得拿不准,不知如何处理,一定要及早就医,避免耽误病情。
总的来说,秋季腹泻确实来势凶猛,但只要家长朋友们做足准备,并做好预防措施,积极应对,即使是疾病高发季,也能够让宝贝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长大!
如果宝宝患了轮状病毒感染(秋季腹泻),要如何给宝宝进行护理呢?
点击本文下方的“添加妙招”,跟大家分享护理、治愈宝宝秋季腹泻的妙招吧。
可以描述整个病程,用药,饮食注意,护理方式方法及时间周期等。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