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不明,预后有差别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主要是指年龄小于16岁,持续大于6周以上的不明原因的关节炎(包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发热疼痛)。在诊断前,需排除感染及感染相关性关节炎、肿瘤性疾病的相关关节症状、其他结缔组织病和血管炎,以及其他炎症反应。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诱发等相关,也与个体的多基因遗传相关。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程及疾病预后,可以分为全身型、多关节型、少关节型三种类型。其临床表现包括长期不规则发热和关节肿痛、关节畸形。常常伴随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贫血和白细胞升高。对于临床病史符合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儿,实验室检查需要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及关节影像学检查。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主要作用是缓解症状,抗炎止痛。通常情况下,一个月的疗程就会起效,但也有25%以上的患儿,连续应用8-12周,效果也不明显,需要其他药物。目前英孚利昔单抗等新型的生物制剂也为患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此外,在积极控制炎症的同时,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强调关节功能锻炼,定期眼科检查,对已有关节畸形者进行外科矫形治疗,以及对患儿和家庭的心理支持治疗等综合性治疗也很重要。

不同类型的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后是有所差别的。少关节型的预后最好,但如果出现多关节受累,容易侵蚀关节。类风湿因子阳性的多关节型患儿,疾病进展迅速,早期便可出现手脚等小关节的影像学改变。类风湿因子阴性的多关节型和全身型患儿预后差别很大,如果疾病反复发作或持续不缓解,最终会出现关节侵蚀,并也可能由于长期应用激素而引起生长发育受限和骨质疏松;如果伴随虹膜睫状体炎,患儿容易出现后粘连、联合角膜病变、白内障和青光眼。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