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一定是坏事吗?看完这篇文章再下结论
在很多父母的概念里,发热肯定是件坏事,而且是一件特别可怕的坏事。而事实却并不尽然,在一些情况下,发热反而是件“好事”,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发热。
目前的医学研究证实,发热是许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反应,能够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从而抵抗一些致病的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促进人体恢复健康。具体来说,在发烧这个过程中,能够产生对抗病菌的抗体,增强人体白细胞内消除毒素的酶活力,增强肝脏对毒素的解毒作用。因此,在发烧初期且体温没有超过38.5℃(有过高热惊厥史的孩子没有超过38℃)的情况下,不要着急过早地使用退热药,否则有可能遏制了发热对于人体的保护作用,反而延长了疾病的过程。
当然,如果高热持续过久,是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有可能造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的调节功能失常。首先,高热会使大脑皮层处于过度兴奋或高度抑制的状态——过度兴奋会表现为烦躁不安、头痛甚至惊厥,而高度抑制则会导致昏睡、昏迷等。而这种影响,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同时,高热还可能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导致人食欲不振、腹胀、便秘,也有可能腹泻甚至脱水。还会使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增强、增快,这无形中加大了机体对氧的消耗,加重人体内器官的“工作量”。持续高热最终导致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增加继发其他感染的风险。
了解过这些,家长就可以知道,当孩子发热时,要密切监测体温的程度和变化,不要着急盲目给药,当出现高热时,再给予退热药物。当然,如果孩子在发热期间出现了面色苍白、呼吸增快、恶心、呕吐、腹泻、神志改变、惊厥等情况时,要及时就医。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