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健康心理,培养出良好性格
性格是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形成都经历了日积月累的过程,从行为中养成习惯,从习惯中巩固出性格。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性格,而三岁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家长要保持孩子的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要做正向的引导:我们都比较羡慕孩子,因为孩子整天除了吃、睡、玩以外不用为别的事情发愁,但是家长却不同,每天都要面对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领导同事的人际关系,每天回到家以后真的是一身疲惫,但是父母要记住,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你为孩子树立正向榜样的时候,回家后不要抱怨工作、不要抱怨领导难伺候、不要将工作的情绪带回家里,否则孩子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也会变成一个“小抱怨”,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2.要注意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打不成才”“打骂式中国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我们固有的观念,但是其实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反而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小时候比较淘、挨家长揍比较多的孩子,虽然他们长大后不一定会存在不健康的心理,但是其实潜意识很可能会存在暴力倾向,他们在处理事情以及未来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也会被这种暴力倾向所引导,容易冲动、着急、暴躁,所以要想自己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一个成熟稳重的性格,那么家长应该从小就诱导孩子用思考和反省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家长不要直接打骂,而是要分析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如果孩子是故意犯的错误,那么家长可以批评和教育,但是有些错误其实孩子并不是有意犯的,比如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但是他却否认,家长就会认为孩子是说谎,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呢?很可能就是担心来自家长的惩罚,所以家长是不是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曾经因为这样的事情责罚过孩子,导致孩子不敢勇于承认呢?所以这个时候让孩子知道,不小心犯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要勇于承担责任,这远比打骂孩子一顿要有效果的多。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