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高发期即将到来,快来看看如何应对
持续发热、剧烈呕吐、频繁大量腹泻,这样的豪华阵容你遇见过吗?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秋季腹泻”。
虽然秋季腹泻对宝宝来说是很常见的疾病,但由于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对宝宝的后续影响也比较大,确实会让很多家长感到焦虑不安!
那么秋季腹泻是不是真的这样可怕呢?我们在面对秋季腹泻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
引起秋季腹泻的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主要侵袭小肠黏膜上皮,导致小肠黏膜受损,使得体内储存的大量液体通过破损的小肠黏膜渗出到肠道内,引起腹泻。
我们常说的秋季腹泻,实际上是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只是由于在中国,这种疾病高发于秋冬季节,因此习惯上称之为“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本身并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病,属于自限性疾病。所谓的自限性疾病,就是指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
而轮状病毒在人身体内只能存活5~7天,这个时间过后自然就会衰败,因此秋季腹泻即便是不进行任何药物干预,经过一周的时间也差不多可以痊愈了,并不需要特别的药物治疗。
其实对于任何疾病来说都是预防重于治疗,能够最大程度的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或杜绝患病几率,自然是最理想的状态,那么面对秋季腹泻我们应该做好哪些预防措施呢?
轮状病毒主要有两种传播方式,即粪-口传播和呼吸道传播。要想有效预防它,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一种是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国内的轮状病毒疫苗从宝宝6~9个月开始吃,是为6个月到5岁的孩子准备的,6个月到3岁以内每年口服一次,3岁到5岁的孩子口服一次即可。
因为轮状病毒疫苗是减毒、重组的活疫苗,所以吃完后可能会出现相关的轻度腹泻症状但不会很严重,这是正常现象,所以家长们不用太担心。
口服疫苗后,发生轮状病毒感染的几率会明显减少。并且以后即使出现感染,病情也会较轻,病程会缩短。
一种是降低呼吸道传染几率
轮状病毒是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在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传播最快,因此到秋冬高发季节时,家长尤其应该注意尽量避免让宝宝到室内人群聚集的地方活动,以防被传染。
另外一旦发现周围有人感染了轮状病毒,要确保让宝宝与受感染人群隔离,以减少被感染的几率。同时还需要注意宝宝个人卫生,常洗手、勤换衣等等。
最后也是最容易忽视的就是预防家庭传染
家长有时候可能会很惊讶的发现,即便孩子没有出门也被感染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家长,白天在外面大部分时间是在密闭空间活动,秋冬高发季时,呼吸道会聚集较高浓度的轮状病毒。
而大人的抵抗力较强,一般不会有什么症状,但回到家里和宝宝亲密接触时会通过呼吸将病毒传播给宝宝。
所以家长在回家前,应该尽量在户外空气流通的地方呼吸一段时间的新鲜空气,稀释呼吸道内可能携带的病毒浓度。
另外在家中由于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开窗的几率大大减少,空气得不到及时的更换,家长带回家的轮状病毒浓度一旦累积提升到一定程度时,也会造成宝宝感染,因此注意家庭室内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方法。
虽然做了各种预防措施,但有时还是会难免中招。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得了秋季腹泻?
对于不小心得了秋季腹泻的宝宝来说,又该怎么办呢?
先来看如何判断,一般秋季腹泻有以下几种症状
通常情况下会急性起病,得病初期,孩子往往以发烧、呕吐为主,有时还会同时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呕吐期间进食液体比较困难,往往喝10毫升水,能吐出20毫升。发展下去,孩子开始频繁、大量的腹泻,表现为“蛋花样”大便,这时呕吐症状会有所减轻。
当根据症状高度怀疑宝宝可能得了秋季腹泻时,则需要及时将宝宝的大便带去医院进行化验,以最终确定病因。
确诊秋季腹泻后的应对措施
确诊宝宝得了秋季腹泻,家长们也不要过于着急,这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病程中的护理和后期的胃肠道恢复。
首先最需要做的一点就是补液!我们这里所说的补液可并不是指单纯的喝水,而是要少量、多次地给宝宝喝含有糖、盐和水分的混合液体。
要知道由于剧烈呕吐和频繁腹泻,会造成宝宝体液大量且快速地丢失,而体液是包括水和电解质的,大量快速流失会使宝宝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现象,继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所以,相比病毒本身,对宝宝危害更大的是呕吐和腹泻引起的脱水。脱水一般表现为尿黄尿少、哭时少泪。
一般这时候可以选择专门针对防止脱水的口服补液盐。
若宝宝对口服补液盐的味道实在无法接受,也可以选择市售的纯苹果汁兑水后饮用,补液效果都比较好。
若宝宝既不接受补液盐又一时买不到纯苹果汁,也可以给宝宝喂米汤。
这里说的米汤并不是我们平时喝的米粥上面那层汤,那里面主要含大量的淀粉,而我们需要的是水、一点点的糖分和一些电解质。所以普通的米汤对补水并没有什么帮助。
米汤的正确做法是:先把水烧开,再把大米放进去,煮15分钟后关火,取上层的清汤给孩子喝。
如果孩子在尽可能补液的情况下,4小时内都没有排尿、口腔干燥,甚至眼眶和前囟凹陷、皮肤也不像原来那么有弹性了,那么就说明孩子已经中度脱水,很容易脏器功能受损,这种情况下应该迅速去医院治疗。
对于病程进入腹泻期的宝宝,绝大多数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尽快止泻,然而面对秋季腹泻,这样的举措却恰恰会起反作用。
其实腹泻可以说是宝宝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让病毒尽可能多而快的排出体外,减轻身体负担,防止毒素通过肠道被回收而对宝宝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因此家长千万不要一味盲目的给宝宝止泻,胡乱使用抗生素等药品。
那么既然按照轮状病毒的自身特性,宝宝5~7天就应该差不多痊愈才对,可为什么大多数时候却会腹泻的更久呢?
这就是秋季腹泻给宝宝健康带来的最大后续影响了。由于轮状病毒使小肠粘膜上的乳糖酶遭到了破坏,母乳及配方粉中的乳糖根本就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使宝宝出现继发的乳糖不耐受性腹泻。
没错,后续的腹泻并不是轮状病毒造成的!
治疗这样的腹泻,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宝宝对乳糖的不耐受问题。
宝宝患病期间为了重新恢复肠道乳糖酶数量,在每次吃奶前15分钟应该服用乳糖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肠道对乳糖的不耐受,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
随着宝宝腹泻逐渐好转,由于体内乳糖酶逐渐恢复,所以乳糖酶的服用也应该逐渐减量,但不是减次数。比如先从一整袋减到四分之三袋,用几次后看宝宝病情没有反复,再减到半袋,这样一点一点减下来,直到不需要再服用。
需要家长们注意的一点就是乳糖酶是活性酶,服用乳糖酶需要注意水温,不能用热水冲,否则容易降低乳糖酶的活性,影响效果。
当宝宝从腹泻中逐渐恢复过来时,也许你会觉得终于大功告成,可以松口气了!
先等等,要知道经过这样的一番折腾,宝宝的肠道菌群环境遭受了很大破坏,不论是对消化系统本身还是对宝宝的免疫力来说都是一次打击。
接下来家长们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帮助宝宝尽快重新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环境,增强自身抵抗能力。
这时就需要益生菌制剂的帮助了。
益生菌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在进入肠道以后,益生菌会停留在肠道中,覆盖在肠粘膜上,从而促进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
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免疫球蛋白A,简单来讲,它是一种抗体,会和相应的病原微生物结合,阻止病原体或者致敏原粘附到细胞的表面,同时在粘膜表面还可以吸附毒素,帮助增强肠道免疫屏障的功能。也就是说它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而要持续有效的建立这道防线,就必须有足够的益生菌帮忙。
除了可以促进免疫球蛋白A分泌外,益生菌还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增殖与活性,使得宝宝的免疫功能获得整体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产生乳糖酶,进一步缓解因乳糖酶不足而造成的乳糖不耐受问题。
既然了解了益生菌对宝宝恢复的重要性,那么现在市售的益生菌制剂种类这么多,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其实益生菌的功效怎样并不是取决于我们通常了解的菌种,例如乳杆菌类、双歧杆菌类、革兰氏阳性球菌等,而是取决于菌株,也就是菌种的下一级细分类别。
可以说,不同的菌株有不同的“特长”,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康萃乐就是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GG),有研究表明它可以有效地减轻胃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这是因为鼠李糖乳杆菌的耐胃酸及胆汁能力很强,能保证顺利通过胃肠环境后的活菌数目;而且它还有很好的肠道黏着能力,能延长益生菌在胃肠道中工作的时间;再加上它的定植能力长达两周之久,这些特点,都保证鼠李糖乳杆菌能在胃肠道出现状况时,有更强的能力去“战斗”,更快地完成调整肠道菌群平衡的任务。
不过要注意的是,宝宝腹泻时,虽然选对益生菌菌株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很重要,但同时也要注意采取正确的方式服用,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让益生菌发挥出最大威力。
益生菌属于厌氧菌,在接触氧气的状态下很快会死亡,我们日常购买的益生菌制剂,是用了特殊加工工艺让益生菌处在休眠的状态,遇水复活,因此如果给宝宝够买的益生菌是粉末状,那么需要用水冲调后再服下。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冲调时最好使用40℃以下的温水,否则温度太高,可能会将益生菌烫死。而冲调好后要尽快让宝宝服下,否则暴露在空气中的益生菌会很容易被氧气杀死,这时即便吃下去也起不到调理肠道的作用。
另外,粉末状的益生菌都是独立包装,每次冲服一袋才可以保证宝宝服下的益生菌数量足够。
家长不要觉得宝宝还小就人为减量,例如每次吃掉半袋,留下半袋。这种做法一方面会让宝宝单次摄入的益生菌数量不足,影响功效,另一方面,剩余的半袋益生菌和空气中的水分及氧气接触后,很可能已经死掉,再给宝宝冲服时已经失去了作用。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秋季腹泻应该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了,其实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护理方式,并且采取有效的病后恢复措施,秋季腹泻并不难战胜。
在反复的与病菌抵抗的过程中,宝宝最终会获得自己更为强大的免疫力,成为那个让你自豪的小勇士。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