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厌奶,生长缓慢,该怎么办?

家长朋友好,我是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的孙旭医生,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每天都会有很多宝宝来就医或咨询,我会从中挑选出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点评,针对案例中孩子的情况,为大家分析病因,给出护理建议和预防建议等。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八月龄宝宝的案例。

家长反映:

宝宝是母乳喂养,前三个月生长正常,三个月后因为妈妈要上班,开始使用奶瓶,刚开始抗拒,之后慢慢接受,但是奶量每天都不足,体重增长缓慢,在标准范围内,属于中下游水平。

五个半月开始添加辅食,喜欢吃水果,鱼类,不爱吃蔬菜。现在八个月了,出现了第二次厌奶期,精神状态正常,但每次喝奶只能喝120ML,还得分三次喝,辅食摄入量也不大,近两个月体重没怎么增加。

宝宝这样正常吗?厌奶应该怎样改善呢?   

 

一般来说,婴幼儿体重增长缓慢或不长,应该从3个方面原因考虑:第一是进食量不足,第二是消化吸收不良,第三是身体存在异常丢失,如患病等。

根据家长的描述,宝宝现在有一些食欲下降的表现,其实对于这种现象来说,如果宝宝平时精神状态良好,身体没有不适的症状,那么家长就不用过于紧张,可以先尝试通过喂养方式的调整进行改善。

针对案例中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采取饥饿疗法,拉长进食、喂奶的时间间隔,给宝宝制造饥饿感,从而提高食欲,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其实,宝宝都是很聪明的,知道饥饱。在饥饿时,宝宝会主动地进食和喝奶。建议家长按需进行喂养,随饿随喂,不要人为的控制宝宝的进食量和吃奶时间。

平时,应等待宝宝真正饥饿的时候再进行喂养,多注意观察宝宝的饥饿信号,如面部表情及肢体活动的增多、情绪烦躁等。即便此时妈妈没有及时发现,宝宝随后会出现哭闹,也都提示妈妈需要喂奶了。

如果在喂养时,宝宝不吃或者不好好吃,那么就应该停止喂养,不要强喂,否则更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

家长也不要频繁试探性喂养,这样会让孩子很难体会到饥饿感,更影响进食。

另外,白天宝宝清醒时,家长应鼓励宝宝多活动,如多趴着,多翻身,练习爬行等,增加活动消耗对于改善宝宝食欲也有帮助。

除此之外,针对宝宝体重增加缓慢的问题,平时在安排辅食的时候,家长应该注意每顿饭的主食,也就是米粉、面条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一定要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另一半则为菜、肉等混合物,三者比例大概在2:1:1左右。足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不仅更利于体重的生长,也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

同时,也要避免出现“假稠”的现象,辅食中不要有过多的汤水,以免影响宝宝的进食效率,让宝宝没吃多少就觉得“水饱”。

建议家长可以连续观察、调整一段时间,看一看是否有改善。如果发现宝宝在非常饥饿的情况下依然不吃,那么就应该进行一些更深入的检查,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的情况了。

今天的案例点评就到这里,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收听,我是育学园儿科诊所的孙旭医生,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孙旭  北京育学园儿科诊所 儿科医生

曾任天津市儿童医院重症ICU病房主治医师和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医师;

10余年的临床工作使孙医生对儿童保健方面有了深刻的了解,可以根据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规律,指导科学育儿和喂养;并在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急重症儿科疾病和各类意外伤害的诊断、抢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小儿发热、腹痛、腹泻、反复咳嗽、肺炎、湿疹、新生儿黄疸等常见病的诊治;

在工作岗位中承担各类休克、急性循环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等急性呼吸衰竭,尤其需机械通气者、严重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者、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拥有美国儿科学会及心脏病学会认证的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ALS)证书及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NALS)证书。

往期语音
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详解发热—人体是如何维持正常体温的?
宝宝腹泻、泡沫便,吃益生菌有用吗?
查看全部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