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先心病: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类型。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畸形并存。缺损可发生在膜部、肌部、心内膜垫、流出道,以膜部最常见。室间隔缺损的血流是从左室直接到右室,造成肺循环血流量增加。

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缺损的大小。缺损若<0.5cm则分流量较小,多无临床症状,心脏大小可正常。缺损0.5-1.0cm是中型的室间隔缺损,>1cm是大型室间隔缺损。中型以上的室间隔缺损会在2-8周大时出现症状。表现为喂养困难,吮吸时气急,体重不增,皮肤苍白,反复呼吸道感染,出生后半年内常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缺损大者左心室较右心室增大明显。室间隔缺损可在胸骨左缘下方闻及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心脏杂音,并且能向心前区和后背传导。

心电图、胸片在小型的室间隔缺损可正常,大型缺损的心电图、胸片可提示左、右心室肥大。超声心动图可精确显示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和数目。心导管检查和左心室造影是在室间隔缺损怀疑有重度肺动脉高压、主动脉脱垂或其他心脏畸形时才考虑使用。

小型缺损只须定期体检,有可能在3岁左右自行关闭,预后良好,但是会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建议在学龄前手术修补;缺损较大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应用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等内科治疗。内科治疗无效、已经出现肺动脉高压等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本病为先天性疾病,无有效预防措施,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