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家长教错了!
家长教育孩子,动机总是好的,但也很难避免“好心办坏事”的结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稍不留心就有“坑”,而家长往往深陷其中却不自知:
误区1.总是用家长的意志左右孩子
“别碰那些泥巴,多脏呀,弄脏了手,妈妈打你屁股了啊!”
“再吃一口,妈妈给你盛了这么多饭,都吃完,不许浪费!”
“你怎么又把衣服弄湿了,不是让你别玩水吗,怎么不听话呢!”
“多喝点水,你看你嘴唇都干了。”
诸如此类的事实不胜枚举,这些指令无不凝聚着家长对孩子的细致关怀,本无可厚非,但孩子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要么养成乖乖听话的习惯,而逐渐丧失表达自己意志的主动性,要么受某种契机触动,逐渐变得越来越叛逆。
误区2.竭力说服孩子满足他人的要求
见到邻居、同事、同学、陌生人,鼓励孩子主动打招呼:“爷爷奶奶好!”“叔叔阿姨好!”“哥哥姐姐好!”不说?非得逼到他说为止……
家里来了小客人,喜欢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了,两个孩子抢起来?那可不行,“你让着点小客人,让他玩会儿,以后不都是你的吗?真不懂事!”
家长出于礼貌,要求孩子礼让小客人的出发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极力说服孩子满足别人的要求,家长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当孩子理解教养的涵义后,再引导他遵从社会规则就好了,如果他尚未理解教养的涵义,那么对他来说,家长这种行为只是在剥夺他建立个人意志和物权意识的权利和机会。
误区3.毫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想要这个玩具?买买买,现在不差钱,我可不想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别哭了,别哭了,你想要干啥,妈妈带你去。”
“你想要玩儿那个小朋友的玩具呀?行,妈妈替你借去!”
无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做什么,有些家长都会毫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美其名曰“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但其实这种纵容,只会加剧孩子未来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难度,内心变得敏感且脆弱,对挫折感的承受能力也会难以提升。
教育孩子的常见误区其实还有很多,家长在自己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进行总结和反省,看看你的做法是否真的对孩子成长发育有积极作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