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早产宝宝频繁出现的呕吐状况
胃食管反流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这是因为新生宝宝的胃肠发育还不健全所致,而且相较于足月出生的宝宝,早产宝宝发生胃食管反流的比例要更高一些。
正常来讲,食物从我们的嘴进入,经过食道抵达胃部,再从胃部进入肠道。食道和胃的连接处由一组作用类似门的肌肉控制,叫作贲门。贲门松弛下来、舒张开,食物就能顺利进入胃部,贲门紧张、收缩起来,食物就被“锁”在了胃里,不容易反流回食道。
而胃与肠道连接的地方,也是一组作用类似的肌肉,叫作幽门。幽门是我们整个消化道最窄的部位,它松弛下来,经过胃消化的食物顺利进入肠道;它紧张起来,食物就囤积在胃部,暂时进不了肠道。
而宝宝由于消化道肌肉发育还不成熟,正好使上面的贲门比较松弛舒张、下面的幽门比较紧张收缩,奶液相对不容易进入肠道,于是吃完奶后就很容易出现奶液从胃中反流回食道的情况。
胃食管反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通常,我们也将生理性的胃食管反流称为溢奶,表现为宝宝吃完奶后,奶液不能顺利进入肠道,而再次返回食道,然后从嘴里溢出来。当然,有些宝宝即使在不吃奶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呕吐反应。
一般来说,这种生理性的反流是宝宝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且反流后,宝宝也不会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约1岁以后,这种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除了宝宝胃肠发育不健全外,先天的代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积水、脑膜炎等)、消化道梗阻(如幽门狭窄等)、食物不耐受以及感染性原因等都可能会引起宝宝出现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通常,患有这种疾病的宝宝,会有明显的进食困难,发生反流后,会有哭闹,甚至呼吸暂停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哮喘的症状,这就需要家长引起注意,一旦发现类似的情况,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另外,有些早产宝宝出现呕吐可能还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关。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肠道病变,甚至会有肠道出血、坏死等风险。据统计,此病病死率约为10%至50%。
患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产宝宝,出生后2天至12天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多发生在吃奶之后,会出现呕吐、腹胀等情况。腹泻的大便可能会从水样便发展到带血便或者黑便,呕吐物中也会有血丝。同时,宝宝还会出现呼吸不规则、心率不正常、面色及精神状况差的情况。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需要严格禁食禁水。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医生可能会采取抗生素治疗、静脉补充能量等方式进行治疗。如果情况严重,可能需要手术。
出院提醒:
护理存在胃食管反流的宝宝,家长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对宝宝给予更多的关注。
饮食方面,因为宝宝很可能会有进食困难的情况,所以,家长在哺喂宝宝时,尽可能的少量多次地喂食,可以减少宝宝呕吐的次数,也能保证宝宝每天的奶量摄入。
每次吃完奶后,家长可以靠在椅背上,向后仰坐45°,同时让宝宝顺势竖直趴在自己的肩膀上,使他的头面部高过肩膀,这样一段时间后,宝宝就会主动打出嗝来,可以有效缓解宝宝出现反流现象。
如果宝宝发生吐奶,家长一定要避免竖抱宝宝,以免发生呕吐时,口腔里的呕吐物反流至气管,造成吸入性肺炎。家长应该让宝宝在床上保持侧卧位的姿势,然后轻拍他的后背,帮助液体尽快从宝宝的呼吸道内排出。
但是,在使用上面这些方法后,宝宝胃食管反流的现象没有改善的迹象,而且宝宝出现体重持续不增长、精神状况不好、吐奶呈喷射状、呕吐物里有黄绿色的液体、呕吐物或者大便带血等情况,家长就要带宝宝及时就医治疗。
而对曾经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产宝宝,治愈出院后,家长也要带宝宝遵医嘱定期复查,因为有一部分的患者后续可能会出现肠道狭窄的情况,定期复查,便于医生及时排查风险。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崔玉涛的育学园,了解更多科学专业的知识